弱视的两个秘密
弱视
很多家长都知道弱视的定义,是指在眼部结构没有任何异常的情况下,患者通过戴镜矫正,视力仍达不到该年龄段应该达到的视力正常值。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孩子眼睛没问题,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又是出了什么问题?
1
秘密一:弱视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们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归功于我们的视觉系统。视觉系统,简单来说,由双眼和大脑视觉中枢两部分构成。弱视的孩子,既然眼部结构没有问题,那么问题一定就出在大脑视觉中枢上。
2
秘密二:出了什么问题?
那么大脑视觉中枢,出了什么问题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看三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弱视眼罩遮盖疗法。年,法国的一位眼科医生Buffon发现,他的一个单眼弱视患者,好的眼睛意外失明,原来弱视的那只眼睛,视力竟然越来越好了。Buffon受此启发,模拟好眼失明的状态,完全遮住好眼,开始对弱视患者进行遮盖治疗,这就是眼罩遮盖的起源。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弱视眼罩遮盖疗法。年,法国的一位眼科医生Buffon发现,他的一个单眼弱视患者,好的眼睛意外失明,原来弱视的那只眼睛,视力竟然越来越好了。Buffon受此启发,模拟好眼失明的状态,完全遮住好眼,开始对弱视患者进行遮盖治疗,这就是眼罩遮盖的起源。
动物的眼睛,比如马,长在两侧,这能够提供广阔的视野,帮助它们及时发现危险。然而人类双眼都长在前面,只能提供大约°的视野范围,并且大部分视野是重叠的。这不是浪费吗?
3
这不是浪费,而且恰恰相反。
这不是浪费,而且恰恰相反。人类双眼大部分重叠的视野,为我们提供了多数动物都无法拥有的高级视觉功能——广大范围的立体视。
当我们观看同一物体时,由于两眼间存在约6.5cm的间距,左右眼的相对位置不同,这就使左右眼看到的图像,存在角度引起的轻微差异,双眼将其图像发送给大脑。大脑视觉中枢将这两个稍微不同的图像整合,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具有深度、空间感的三维立体图。
我们看到的3D电影,就是模拟人类立体视的结果。
3D电影,就是用两个镜头距离如人眼那样的拍摄装置拍摄,再通过两台放映机,把两个镜头的图像同步放映,使这略有差别的两幅图同时显示在银幕上。戴上3D眼镜,左眼看到左视角拍摄的画面,右眼看到右视角拍摄的画面,通过大脑视觉中枢的合成,我们看到一幅三维立体的图像。
如果不戴3D眼镜,用眼睛直接观看,看到的画面是重叠的,模糊不清。因为这相当于每只眼睛同时看到了左右眼分视状态下的两幅图像。
立体视的存在,帮助我们判断距离、深度、远近,让我们有很好的空间感。如果没有立体视,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就会像平面电影一样。
然而,人类立体视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大脑视觉中枢后天长期学习的结果。
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的发育,是以视力为基础的。5个月大的婴儿,视力只有0.1,直到6岁,视力才达到1.0。随着视力的提升,立体视也在提升。视力发育完善时,立体视功能基本建立。
立体视,不是单纯通过双眼本身来实现的,而是需要大脑视觉中枢的合成处理,眼睛本身只负责接收图像。
通过对立体视的理解,还有上述三个案例,现在我们不难判断,弱视究竟是出了什么问题。
在婴幼儿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的发育时期,由于非正常因素的干扰,如单眼白内障、单眼远视等,双眼图像差异过大,造成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无法正常发育,双眼图像不能融合,为了避免视觉混乱,大脑视觉中枢对一只眼输入的信号进行抑制。
弱视本质上,是婴幼儿时期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没有正常发育,进而引发大脑视觉中枢抑制的结果。
大脑视觉抑制,是大脑视觉中枢的自我保护,如果没有这一保护机制,弱视患者所看到的世界,就会像不戴3D眼镜看立体电影一样,整个世界都是模糊的。
4
现在,我们可以解释前面的三个案例了。
第一个案例,为什么单眼弱视患者,好眼意外失明,弱视眼视力会越来越好?
好眼失明后,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就不再必要,大脑视觉抑制就会逐渐解除,弱视眼的视力自然会提高。
第二个案例,为什么3岁幼儿得了单眼白内障,会发生弱视?
因为这会造成大脑视觉中枢立体视功能无法正常发育,进而引发大脑视觉中枢抑制,造成弱视。
第三个案例,为什么50岁得了白内障,就不会弱视?
这是因为大脑视觉中枢已经具备完整的立体视功能,术后双眼图像可以立刻融合,形成立体视。
近期课程安排
年12月19-21日镜店通
《流程话术特训营》
签到时间:12月19日早上8:30开始签到,9:00开课
参课对象:老板、店长、验光、销售人员
签到地点:郑州金水区文化路农业路交叉口金国商厦16楼
我是镜镜的分割线
小编的文章,希望你会喜欢,如果你有什么想和我交流的,欢迎在底下评论和点赞,你们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感谢看到这里的你,感谢大家支持镜店通。
相信品牌的力量
顾问咨询式学习平台
○
镜店通
○
管理
销售
复健
话术
考证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让知识拥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