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早发现弱视
弱视是最常见的一种严重危害宝宝视功能的眼科疾病。据统计,目前国内的弱视发病率为1.6%~3.6%,儿童弱视发病率为2%~4%。弱视治疗年龄越小,疗效越好,治愈率越高,成年后则基本治愈无望。
2弱视会影响宝宝立体视觉发育
如果没能及时发现宝宝的弱视症状,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宝宝就有可能无法建立正常的视功能(立体视),导致立体视觉模糊,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方位和远近。长大后一般会出现几何学习困难,很难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医学、机械、美工等专业。弱视还可能引起斜视,影响外形美观和身心健康,导致宝宝出现自卑和自闭心理。
3把握3~7岁弱视治疗黄金期
3~7岁是宝宝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如果宝宝出现弱视问题,能够在治疗黄金期及时发现,就有彻底治愈的希望。在7岁之前,弱视治愈率高达82%~83%,一旦大于7岁治愈率则下降到46%~64%。若等到12岁以后,眼-大脑皮层神经通路基本发育完善,视力提高的希望就会越来越小,治疗的困难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对弱视宝宝来说,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4三个家庭自测法
3岁以上的宝宝一般都能配合视力检查,即使是3岁以内的宝宝,也可以通过视动性眼震、视觉诱发电位等检查方法,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弱视问题。妈妈还可以通过以下介绍的三个自测法,在家初步排查宝宝是否存在弱视隐患。
5视力表检查法
4岁以上的宝宝,多数都会识认视力表,妈妈可以购买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家里光线充足的墙上,在5米远处让宝宝识别。这个检查方法不适于4岁以下的宝宝,年龄过小的宝宝用视力表检查准确性会打折扣。另外,检查时一定要让宝宝分别遮眼检查,如果只是让宝宝双眼同时看,容易导致单眼弱视被漏检。为保证准确性,妈妈可以反复认真检查几次,若发现宝宝一眼视力低于0.8,医院作进一步确诊。
6寻找异常行为法
如果妈妈发现以下异常行为,就需要引起警惕,医院检查。
●将比较醒目的物品放在宝宝眼前,观察他是否能及时发现。
●观察宝宝双眼、单眼注视时的情况,注意宝宝看电视的时候是否喜欢凑得很近。
●观察宝宝看东西时有没有异常的头位,比如是否喜欢抬头、低头、歪头看。
●观察宝宝看物体的时候,能否稳定地注视,眼球是否来回转动或者震颤。
●观察宝宝是否有怕光、眯眼视物的问题。
●观察宝宝是否有走路常常跌倒,走不了直线,老拿不准东西、画画容易画到格子外边等问题。
7遮盖试验法
对于不愿配合视力检查的宝宝,也可通过遮盖试验,大致了解双眼视力情况。具体方法为:有意遮盖住宝宝的一只眼睛,让他单眼注视物体,若宝宝表现得很安静,而遮盖另一眼时,却撕抓遮盖物,那就提示未遮盖的一只眼视力很差,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