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至亮视光和露晰得中国联合主办的《北京第四届硬性角膜接触镜安全性与临床应用高峰研讨会暨中国校园健康行动护眼亮眼工程北京试点说明会》在北京湖南大厦隆重举行,本次大会延续硬性角膜接触镜领域热门话题的同时,还引入了最新的青少年近视基础研究内容,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和沈阳爱尔眼科的多位业内专家,会议反响热烈。更有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全国护眼亮眼工程在本次大会上对北京地区试点进行说明,再次把会议推向高潮。
本次医院孙旭光教授为大会主持,原教育部体卫艺司调研员王龙龙先生为本次大会开幕致辞。
(孙旭光教授)
(王龙龙先生)
以下是本次大会的主要内容:
李仕明《角膜塑形镜对学龄儿童近视进展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李仕明博士分享了《角膜塑形镜对学龄儿童近视进展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研究显示,在一年随访时间内,角膜塑形镜与普通框架眼镜相比,可有效控制中低度近视青少年的屈光度进展(0.4D)和眼轴增长(0.1mm);在鼻侧30度,鼻侧15度,颞侧15度和颞侧30度,屈光度分别降低了-0.25D,-0.43D,-0.32D和-0.22D,发生了近视性漂移。所以,角膜塑形镜能够显著延缓近视儿童的眼轴延长和度数进展(0.11mm/y,0.4D/y)。
黄锦海《近视控制的16种方法对比研究》黄锦海博士对比研究了目前控制近视的16种方法,把控制手段分为了4类,分别是:光学手段、药物控制、自然疗法和其它。经过meta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硬性角膜接触镜、传统软性角膜接触镜、赛马洛尔和欠矫单光镜对延缓儿童近视发展是无效的;阿托品、派仑西平、OK镜、具备近视控制特性的软性角膜接触镜和渐变镜是有效的,即对近视的进展有着较明显的减缓作用。
目前,一些干预措施引进临床应用还是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高浓度阿托品的副作用、OK镜的高费用及其验配的复杂性、渐进镜有限的控制效果等。这些都使得未来综合的“鸡尾酒”的疗法(例如低浓度阿托品/派仑西平+OK镜/周边离焦软镜+户外活动)将成为大家的首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各种方法的适用度,还在控制效果方面产生叠加效应,“鸡尾酒”疗法将成为近视防控领域里最佳的“组合拳”。
王凯《近视相关的光学问题》
王凯副教授就眼球的周边成像问题和大家进行了分享,经过计算发现,瞳孔对于视网膜周边视成像的影响很大,以颞侧15°为例,瞳孔扩大后,周边视网膜像质会急剧下降,但是正离焦量增加。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增长的原理是改善周边远视性离焦。但深究其控制原理,究竟是因为改善周边远视离焦还是增加了正球差,现在仍然是个谜。
此外,王凯副教授还指出,在近距离用眼时,瞳孔会缩小,周边远视性离焦量会降低,因此,即使使用塑形镜,如果无法改善长期近距离用眼,那么近视控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嘱咐患者注意用眼习惯尤为重要。
杨积文《Lucid散光片5年临床效果回顾分析》
杨积文主任经过对验配Lucid散光片的案例长达5年跟踪随访后指出,散光片可以使镜片在不规则的角膜上获得良好定位,在保证镜片中心定位的前提下,可以矫正大部分角膜散光。研究显示,在配戴散光片早期,下泪河高度及泪膜破裂时间均发生改变,但到配戴中后期能恢复至戴镜前水平。此外,研究表明,散光设计的角膜塑形镜与常规设计相比,在戴镜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的视力与戴镜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眼轴增长大约0.09/年,变化也无明显差异。
李莉《儿童眼镜验配体会》李莉主任带来了对儿童眼镜验配的经验分享,李主任指出,不同的屈光状态要给予不同的配镜处方,对于不同情况的近视、远视和散光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估予以矫正。当合并出现眼位或者弱视方面的问题时,要考虑配镜处方对于视力的提升和对视功能方面的帮助。另外,李主任提出,青少年近视患者不仅应该注意视力矫正,还应该注意近视防控,对于度数进展过快的患者,可以使用角膜塑形镜来延缓控制近视度数的快速增长。最后,李主任强调,作为临床眼科医生,要掌握儿童验光配镜的原则,熟练掌握儿童眼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针对不同疾病患儿给予个性化的配镜处方。
瞿佳《重视未矫正屈光不正的视力损害》瞿佳院长呼吁大家应该重视屈光不正的视力损害,瞿院长指出,目前屈光不正已成为致盲因素的第一大眼部疾病,其患病人群数量庞大,而这当中,近视又成为了严重危害公共卫生的社会问题。预计到年,全球近视患者的人口数量将达到50亿,每年因为屈光不正造成的损失将达到亿美元。不正确的屈光矫正方式会促进屈光不正的进展,例如欠矫会导致近视度数增长加快,不仅如此,近视还可能会引发病理性的变化,因此近视预防,刻不容缓。瞿院长呼吁大家要降低后天获得的高度近视和相关病变发生的概率,另外,屈光不正还会导致低视力、弱视等一系列问题,低视力对心情抑郁的影响开始受到怎么预防白癜风北京中科医院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