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眼睛Blingbling,像带了美

在门诊上,有时候会遇到家长带着宝宝来看眼睛,因为发现宝宝的瞳孔区发白了。

这在临床上可统称为“白瞳症”。

由于眼内组织,如晶状体、玻璃体及视网膜后极部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组织或肿块反射光线可使瞳孔区呈白色外观,即白瞳症,俗称猫眼。

先天性白内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原始玻璃体持续增生症(PHPV)、视网膜母细胞瘤、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等眼部疾病均可导致白瞳症。

其中,先天性白内障是导致白瞳症很常见的疾病。

先天性白内障是一类先天遗传或发育障碍导致的晶状体部分或全部混浊,是公认的最主要儿童致盲眼病,发病率为0.01%~0.06%。

病因:

先天性白内障大约1/3的病例有遗传因素,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非遗传性白内障病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胎儿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障碍可导致晶状体混浊,如孕期胎儿宫内风疹病毒感染、母体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低钙等。

新生儿发生代谢性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半乳糖血症等。

还有一些理化因素,如新生儿出生后出现危重疾病需要长时间吸入高压氧、接触射线等。

临床症状:

发生先天性白内障的宝宝出生后出现瞳孔区发白。有些宝宝还出现了注视不稳定、不追光、斜视、眼球震颤等情况。

治疗:

对于造成瞳孔区遮挡白内障需要及早手术摘除白内障。一般认为出生后6~8周后手术为较佳时机。

术后护理:

术后需要根据宝宝的眼部情况进行验光配镜。给予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RGP)等矫正屈光不正,辅助视力发育,有时候还需要结合遮盖等弱视训练。

宝宝佩戴医院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以适应眼球发育引起的屈光变化。此外医师会根据宝宝的病情选择同期或者二期植入人工晶体。

爸爸妈妈们如果发现宝宝眼睛异常、不追光等情况,千万不可大意哟。

免责声明:

1、本文配图源自Dribbble

2、文章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健康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需要同医生讨论和咨询。

社群福利

__________

(“左右滑动了解更多”)

                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zzbx/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