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看不清很可能是弱视

视觉的关键发育时期就是在2-3岁以内,很多的疾病如果在此时能得到治疗,孩子的视觉将得到最大的恢复和发育。对于家长而言,如何防止孩子出现早期的视觉问题呢?下面我阐述一些有关弱视的基本知识,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什么是弱视?

一般来说,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等原因,引起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可考虑诊断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即为弱视。

美国眼科协会版弱视眼科临床指南规定弱视的诊断标准为:对于单眼弱视,观察对单眼遮盖的反应,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对于双眼弱视,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矫正视力标准为,3岁及以下儿童双眼视力低于0.4,4岁及以上儿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视力低于0.5,5岁及以上儿童双眼最佳矫正视力视力低于0.6。

我国指南则规定,年龄在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根据美国眼科协会AAO统计数据,以6~71月龄儿童(6月~6岁)为研究的群体估计弱视的患病率在0.7%至1.9%;而对于学龄或更大年龄儿童的弱视患病率更高1.0%~5.5%。

孩子弱视有什么表现?

如果孩子出现下列症状,医院检查了。包括:

1.怕光:弱视孩子通常怕光,见光就烦躁。

2.斜视:单只眼睛偶尔或经常向内或向外偏转,这是弱视前兆。

3.喜欢歪头、偏脸看书。

4.眼手协调能力较差,且易碰撞或跌倒。

5.阅读时用眼过近,常看错行,或看书写字时会有相反、倒置或重影现象。

弱视的原因有哪些?

弱视的病因有多种,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斜视性弱视:例如内斜视,由于一眼一直在看,另外一眼一直没看,没看东西的眼对应的大脑皮层就一直接收不到信号,慢慢地就不再看了。

2.屈光性弱视:是指当双眼的屈光度数差别比较大,例如一眼没散光,另外一眼散光度,那么散光度的眼就会长期看东西模糊,另一眼是清楚的,慢慢地宝宝就只用清楚的眼去看,而导致另一眼弱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是指在婴幼儿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等眼病遮挡瞳孔等等,致使光刺激不能正常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使得处于发育阶段的黄斑由于生理性视刺激不足,造成发育不良或停滞。

4.遮盖性弱视(可逆性弱视):是指在弱视治疗中被遮盖的眼睛,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药物压抑的眼睛,无法接受正常光刺激而导致的视觉发育异常。

弱视如何治疗?

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以内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及去除视觉剥夺因素是预防弱视发生的根本办法。

首先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如果两只眼睛相差两行或以上时,就应该遮盖健眼,遮盖时间应听从医生,防止因年龄过小出现遮盖性弱视。往往弱视眼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引起遮盖性弱视,因而进行弱视训练:如描图,穿珠子,进行手描实体镜,弱视治疗仪等形式训练。

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年龄及固视性质有关,5~6岁较佳,8岁后较差;中心固视较佳,旁中心固视较差。许多家长希望孩子摘掉眼镜训练也是错误的想法,并且弱视训练是非常漫长而艰巨的治疗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密切配合。

有的孩子在学校因遮盖眼睛难看而摘掉眼镜,家长应建议老师进一步监督。如果弱视眼未曾完全恢复,则非弱视眼仍为主眼,应继续遮盖主眼。待弱视眼已获得最好视力后,则将全日遮盖改为部分遮盖。家长应带孩子每三个月复诊一次,半年到一年应进一步验光以及时更换眼镜。

出生后3个月、30个月以及3岁是弱视发生的三个关键时间点。在生后3个月至30个月之前所发生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可产生高对比度视力的明显和永久下降,通常受累眼的视力为0.1或更差。

而在3岁前发生光学离焦或斜视时,导致弱视的风险比3岁后要高得多。这说明对于3岁前的婴幼儿和儿童开展视力筛查,对预防和治疗弱视非常重要。

因此,家长除了在家注意观察宝宝看东西是否有异常,还要医院做视力筛查哦。

(免责声明本图文来源于网络,由尹超卫生室整理。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zlff/5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