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眼健康知识宣传的普及,"弱视"一词已为许多人所"耳熟","弱视"的危害也已为许多人所"熟知"。
同时,由于一些机构和"专家"对弱视问题有意或无意的曲解,过度的宣传,使得许多人,尤其是独生子女家长,闻"弱视"而色变,更有甚者,有的家长一听说孩子弱视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惊慌失措之中,许多家长就毫不犹豫地作出了错误的选择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什么是弱视
为了大家便于理解,赵静医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把人眼想象成一架照相机,这架照相机的主要功能就是使外界景象在底片上清晰成像,然后能冲印出清晰的照片。
人眼的功能与之相仿,也是使外界景象在底片——就是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然后经由视神经传输入大脑视觉中枢,使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这个世界。
但是,对于相机来说有了清晰的底片一般都能冲印出清晰的照片,而视网膜却不一样,即使有了清晰的成像却不一定能被视觉中枢"清晰地感知",这种不能清晰感知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的疾病就即被诊断为"弱视"。
弱视有什么特点
1、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疾病;
2、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
3、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
4、弱视造成立体视觉等高级视功能缺失。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
尽早发现孩子有没有弱视
弱视的孩子一般有视力不好的表现:
1.遮盖一眼无反应,遮盖另一眼不满,甚至哭闹;
2.视物眯眼、皱眉、歪头;
3.对强烈的光线没有眨眼反射;
4.看电视、看书距离喜欢凑得很近、姿势不正确;
5.写字串行
6.眼球不停地摆动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是单眼弱视,这通常很难发现,需要通过查视力验光才能发现,这部分孩子通常发现眼睛有弱视的时候年龄都已经比较大了,通常会错过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期。
为什么说弱视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弱视是视觉系统在发育时期形成的问题,所以治疗需要赶在发育期没有结束前进行,即我们说的早发现、早治疗。
儿童的视力发育有一个过程:即0-3岁属关键期,0-12岁属敏感期,6-8岁属双眼视觉发育成熟期。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弱视的发生和治疗都应该在同一时期进行,那就是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视力的可塑性是最佳的,同样治疗的效果也最好。
如果错过了视力发育的关键期,也是不能放弃治疗,只要在视觉发育的敏感期内,弱视治疗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甚至也有个别案例,成人通过治疗视力得到了提高。
儿童弱视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多数是远视性屈光不正,一般都必须验光配镜,现将有关弱视眼配镜与戴镜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
第一,配镜时必须经过散瞳验光。14岁以下儿童应用1%阿托品滴眼液或眼膏,为了防止中毒反应,提倡并用膏剂,一日三次点眼,三天后根据瞳孔扩大情况,即可进行检影验光。等到瞳孔基本恢复到正常后再进行一次复验。最后确定配镜处方,配好后再进行一次核对,屈光度、瞳距和左右眼是否与处方一致。
第二,眼镜配好后一定要坚持连续戴用,不可间断,特别是远视眼更应格外注意这点。这里应说明的是,初戴治疗弱视眼镜,视力并不明显提高,经常出现戴与不戴视力都一样的情况,有时甚至可能还有些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中高度远视眼镜,出现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现象,验光师应向孩子家长说明情况,劝其配合治疗,戴镜总有一个适应过程。在临床上体会到坚持经常戴镜者,视力一定会逐渐提高,遇到这样的例子很多。但是,配镜后不经常戴视力提不高的例子也时常见到。
第三,定期重新散瞳验光、调整眼镜的屈光度也是在治疗弱视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儿童正在发育时期,两眼的屈光度随着年龄增长也发生着变化,所以眼镜不能不换。根据儿童年龄一般4岁左右开始半年散瞳验光一次,10岁左右开始可一年重新验光一次,并作好记录。另外,要注意观察视力与眼位等变化情况,同时对弱视给予相关的治疗,比如:遮盖,光栅疗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