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尿床怎么办?
很多自闭症孩子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苦恼,可能有一部分家长,面对孩子尿床时总会很无奈,只能默默帮孩子收拾,觉得“孩子可能大一些就好了”;还有一些家长,看到孩子尿床,第一反应就是训斥。
这样的雷千万别踩!孩子尿床,早期干预和方式都非常重要!
01为何尿床要早期干预?很多家长对孩子尿床这一行为一直不够重视,其实,在医学上,尿床是一种疾病——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儿童常见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对患儿的身心发育带来严重影响!
(图片源自网络)有0.5%~2%的患儿,因为没有进行早期干预,遗尿症持续至成年期!
因此,尿床必须予以重视并及时进行早期干预!
02长期尿床有何危害?国际小儿尿控协会推荐将患儿每周尿床夜晚数目>4次定义为严重遗尿症!此外,根据儿童遗尿症发生的特点,临床将其分为原发性遗尿和继发性遗尿。
原发性遗尿症:根据是否伴有日间下尿路症状(如尿急、尿失禁、排尿费力等)分为原发单症状性夜间遗尿和非单症状性夜间遗尿。
继发性遗尿症:是指患儿经过治疗或自愈,达到连续6个月或更长的不尿床期后再次出现尿床。
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不仅会出现前文所说的成年后继续尿床的情况,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及身体发育,还将大大伤害到孩子的心理,相关数据表明有20%~40%的患儿伴有精神或行为异常(如孤僻、暴力倾向、学习困难等)!
(图片源自网络)
03如何进行早期干预?对于5岁以后仍有频繁尿床者,应给以积极干预治疗。对于3~5岁之间频繁尿床的,及5岁及以上偶尔出现尿床者,但尚未达到诊断标准的,可选择以下方式进行早期干预。
调整作息饮食习惯
清淡饮食,少油少盐,晚餐定时且宜早不宜晚,饭后不做剧烈的活动或过度兴奋;尽早睡眠,睡前2-3小时内不再进食及饮水。
但患儿白天可正常饮水,但应注意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或饮料(如咖啡、红牛饮料、速溶茶、巧克力、可乐、泡茶等)。
睡前唤醒训练
观察患儿尿床的规律,在其即将发生排尿的时候(一般30分钟前后)将患儿唤醒排尿。若患儿在被唤醒后仍然意识不清醒或不容易被唤醒,家长可使用温毛巾擦拭额头或用灯光照亮,待彻底清醒后,再带孩子去厕所排尿。
(图片源自网络)
憋尿训练
鼓励患儿在白天多饮水,但当患儿出现尿意时,不要立即去排尿,可让其先憋一定的时长(不超过30分钟),每天训练1~2次,以增加膀胱容量。并且让患儿在排尿的过程中学会中断排尿,以便调高对排尿的控制能力。
警铃疗法及药物治疗
确诊为遗尿症的患儿使用上述治疗方法效果不好者应该积极进行治疗,包括警铃疗法和药物治疗。
警铃疗法是利用尿床时尿液触发警铃的原理唤醒患儿,借此强化患儿的排尿-觉醒反射。
药物治疗包括去氨加压素、抗胆碱能药物、丙咪嗪、盐酸甲氯芬酯等。去氨加压素是目前多个国际儿童夜遗尿指南中的一线治疗方法(晨起首次尿比重检查有助于判断去氨加压素的疗效),可有效治愈大部分的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药物治疗需要联系医生、谨遵医嘱。
04自闭症孩子尿床还需要注意什么?首先,父母应当控制好自己的心情,要明白:学龄前儿童尿床相当普遍。切不可用简单粗暴或羞辱的办法试图制止孩子尿床,这种做法往往会适得其反。
其次,家长尽可能了解和消除诱发尿床的因素。据相关研究,诱发儿童尿床的因素还包括:睡前作业量大、睡眠规律紊乱、鼻炎引起的呼吸不畅、腺样体肥大引起的睡眠呼吸不畅、会阴部尿路感染、情绪不良、便秘等。
对于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们可以带孩子一起阅读关于尿床故事的绘本,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尿床这件事。
找准孩子尿床的原因,从源头上解决,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克服尿床问题。
END扫码咨询康复/干预问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