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间遗尿尿床ldquo画地图

小儿遗尿的中西疗法儿童夜尿症,通常指5岁以上的儿童在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发生频率为平均每周至少2次,持续发生3个月以上。西医认为遗尿的发病机制为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膀胱容量过小、睡眠-觉醒障碍、心理因素等。目前疗法为:去氨加压素和遗尿报警器。因为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那么久选用去氨加压素增强抗利尿作用;因为睡眠-觉醒障碍,睡得太深沉,那么就使用遗尿报警器,遗尿报警器是利用尿湿感应器装置,当患儿尿湿时,警铃报警唤醒患儿起床排尽余尿并清洁床单,通过反复训练建立膀胱胀满-觉醒之间的条件反射,使患儿最终能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这波操作太秀了.......)咱们祖国医学在小儿遗尿方面可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呢?五脏分论肾阳虚当温肾固涩,宜缩泉丸、巩堤丸等;脾虚者治当健脾益气,宜补中益气汤、固脬汤之类;肺虚受寒者治当温肺散寒,宜甘草干姜汤加减;肝经湿热下注者,治当清泻肝胆湿热,宜龙胆泻肝汤之类;心气不足,心肾两虚者宜调补心肾,宜桑螵蛸散合归脾汤化裁。《光明中医杂志》但这样的方法并不是绝对有效,盲目选方有时会适得其反,所以当常规方法进入死胡同时,亦需要开阔思维另辟佳径,才能寻见柳暗花明又一村。多处查询,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清心导赤散心和肾两者相互影响,心经有热必然会引起心神的问题,轻则心神不安,重则水火不能既济,心神不能控制肾精,虽以心为主,亦造成肾气不固;也可以是肾气不固,肾精不足造成心神不安,反过来失去控制。这类小儿遗尿要有一定的指标,要有心经热,心神被热扰的特点,比如舌象、脉象整体特征,以及多梦等表现。现在人们生活条件改变情况下,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小孩子这类证型非常多。这种情况,可以用清心导赤散来治,即导赤散加黄连。有时候需要心肾同治,不是单纯的固肾,心肾不交,可以加菖蒲、远志、桑螺蛸、山药,既固肾又清心,效果很好。《邓中甲方剂学讲稿》有删减五苓散加菖蒲远志小儿遗尿,我们经常想到的是补肾、补肺、收涩等,很难取效,比如金樱子、芡实等,效果不好,这个用五苓散效果比较好,只不过里面要加两味药,这个也是我在实践中悟出来的道理,就是加两味温通心阳的药,一味是菖蒲,一味是远志,通阳化气,有些时候白天吃了药,晚上小孩就知道起来小便了。另外小儿遗尿的年龄段也要注意,年龄段不仅在3~5岁,我还看过十几岁的,甚至有一例22岁的,都有效,吃半个月以后,隔一天吃一包就行,后续治疗补补脾就可以了。陈瑞春《经方临床应用思路》麻黄类方遗尿患儿多伴有睡眠过熟,即使尿液积满膀胱后的刺激亦不能促其从沉睡中醒来,遗尿亦由此所致。余于数年前曾用麻黄汤治一风寒外感患儿,岂料所患遗尿症亦随药而愈。受其启示,后以麻黄汤加减治疗10例遗尿患儿,总结方药及加减:麻黄5g,桂枝、桑螵蛸、金樱子各3g,甘草2g。麻黄同煎,夏季减至4g、冬季增至6g,气虚者加党参6g,阳虚者加巴戟、益智仁各3g。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虚症小儿慎用)据现代药理研究,该方药麻黄中含麻黄碱,其对大脑、脑干及脊髓均有兴奋作用,量大可致失眠。遗尿患儿服药后通过其兴奋作用使睡眠过熟转为睡眠易醒,以达治疗之目的。但麻黄碱亦能使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心率过速及高血压患儿不宜用此方。《四川中医》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治疗遗尿,最先见于四川成都中医药大学彭宪章先生年的报导。他观察6例长期遗尿的患者,都有咳喘咯痰的症状,用麻杏石甘汤后,咳喘平,遗尿亦愈,从而推论其药效机理是肺气壅滞,治节无权。我学习彭先生的经验,对肺有痰热者之遗尿,用之确然有效;而无肺热征象者,用麻黄30g、甘草30g、蜂房6g,共研细末,和匀,一日三次,每次4g,亦效。(何绍奇谈医“麻黄”之浅识)重用益智仁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孟景春先生:治小儿遗尿(益智仁30g,覆盆子15g,金樱子15g,五味子6g,莲须9g,杜仲9g,山药15g,党参、桑螵蛸各15g,鱼鳔9g),方中益智仁必须用至30g一般3~7剂即愈。若益智减至15g,则效果较差。重用萆薢遗尿一症,多属中气不足,下元不固。然湿热下注亦多见不鲜。年吾师授方:川萆薢50g(小儿酌减)水煎,夜卧时顿服,治湿热下注遗尿痼疾。《北方医话》王幸福老师认为只要掌握辨证要点——遗尿腥臊恶臭,无不药到病除。缩泉合剂菟丝子、补骨脂、桑螵蛸-补肾固涩;黄芪、党参-健脾补气;乌梅-收敛固涩;制麻黄、石菖蒲-醒脑开窍。其实吧,我个人觉得,咱们心经有热和肝经湿热的实证排除之后,因为也比较容易排除,剩下的话实在不会辨证就补肾(重用益智仁)健脾固涩再加醒脑开窍的菖蒲远志麻黄啥的,一起整。辨证清晰的还是要辨证哦多方总结完成~觉得不错,请给予鼓励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yczz/7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