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近视及近视的治疗,90的家长都有误

导语

我国是近视大国,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我国小学生的近视率接近40%,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增加。

关于近视及近视的治疗,很多家长有误区,导致近视治疗容易走弯路。

误区:视力1.0以下都是近视

不是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能看清所有东西的。新生儿只能看到眼前物体的移动,到4个月左右才能看出人脸的形状。随着外界环境的刺激,视觉系统迅速发育,视力逐渐提高。

学龄前儿童视力检查界值必须考虑年龄因素。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将不同年龄组儿童的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定为:3~5岁0.5;6岁以上0.7。

裸眼视力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视力下限要怀疑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甚至弱视。

家长要清楚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不能拿1.0的视力要求7岁以下儿童,以免盲目认为孩子弱视,或对弱视儿童的视力纠正过度。

误区:宝宝是个小学生,看不清东西,应该是假性近视,不需要担心。

不是的。

有的家长一味迷信“小孩子的近视都是假性近视,少用眼一定能好转”,因此坚持不让孩子做诊查,一味相信矫正的功能,导致孩子近视问题的不断发展。

假性近视是指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时(看书或看电子产品),眼睛处在高度紧张的调节状态,会出现视远模糊、视近清晰的近视现象。眼睛休息后,视力会恢复正常。

但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并解决假性近视,眼睛的晶状体失去了自动调节能力,为了看清近处目标,视网膜就会主动向后延长生长进行“寻焦”,就产生了不可逆的眼睛生物结构改变,眼轴异常增长,形成真性近视。

所以一旦发现宝宝视物不清,医院做散瞳检查,明确是否是假性近视还是真性近视。

假性近视一定要减少用眼时间。

误区:眼镜一旦戴上,视力下降更快,所以能不戴眼镜就不戴眼镜。

不是的。

近视患者配戴眼镜之后,外界投入的光线经过屈折能正确聚焦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物就比较清楚。一旦摘下眼镜,视物就显得比以前更为模糊,相比之下,就产生了视力下降的错觉,其实屈光度并无明显的变化。

近视了不戴眼镜,使孩子长期处于模糊视觉中,反而更容易导致近视加深。

研究证实不戴眼镜不能控制或防止近视发展。在某些情况下,它实际上可能会恶化近视。

因此,确定近视后应配戴合适度数的眼镜,并根据近视加深的情况及时更换眼镜。

误区:眼镜会越戴越深,配眼镜时度数浅些,这样近视就不会增加的快

不是的。

眼镜度数不合适(眼镜度数浅),会导致宝宝看远处仍然是模糊的,会同时伴随头晕头痛,反而会加速近视进展。

误区:儿童一副眼睛戴很多年都不更换。

不可以。

家长千万不要认为一次验光配镜就一了百了,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视力情况是会变化的。

对于儿童近视患者,应每半年~1年进行一次复查,及时调整眼镜度数。

误区:眼镜店又能验光,又能配镜,很方便,医院验光了。

不可以。

有很多家长为了图省事,随便在街上眼镜店给孩子配一副眼镜带。以这种方式配的近视眼镜很可能不合适,出现头痛、眼胀等一系列症状,促使近视加深。

儿童和青年,因为具有很强的调节能力,所以需要散瞳,以麻痹睫状肌,去除调节力(即假性近视)以后再验光。所以在配镜前,医院眼科散瞳(连续点阿托品3天散瞳)验光,得到眼镜度数、瞳距等参数,再到眼镜店去配镜。

误区:给儿童佩戴成人用眼镜

不可以。

青少年的眼睛还处在生长阶段,视力环境还要继续变化,然而现在许多诊疗机构和眼镜店是把青少年当成人来诊查,给青少年直接佩戴成人用的眼镜,这无异于刻舟求剑,结果就是青少年的近视度数持续增长。

需要到正规眼科验光配镜,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眼镜佩戴。

误区:近视眼是看远不清楚,但看近还是没有影响,所以不需要一直戴眼镜。

不是的。

一般对3.00屈光度以下的轻度近视眼镜应以远用为主,看书、写字时可以摘下。中高度近视患者应一直戴眼镜,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视力,还可促进调节和辐辏功能的加强,防止外斜视的发生。

但中高度近视患者在看近时可考虑在原验光基础上减少1.50-2.00屈光度配镜,这样可减轻长时间读写而引起的调节痉挛及眼肌疲劳,防止近视的进一步加深。为了减少换镜麻烦,有条件者也可考虑配双焦距眼镜。

误区:手术矫正近视一劳永逸,现在不需要保护眼睛。

不是的。

近视手术只能在18岁以上,近视度数稳定了才能做。

手术本身也有副作用,包括干眼症、炫光、夜视力下降等。激光手术在角膜上留下的伤口永远都不会真正愈合,可能受到创伤而错位。近视手术无助于解决高度近视可能导致的其他问题(如早期白内障发展,视网膜撕裂和断裂,青光眼,黄斑萎缩等)。

所以不能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放任不管,近视度数会逐渐加深。

误区:广告上说“这款近视治疗仪效果特别好”,买给宝宝用。

没有科学依据。

市场上存在的各种所谓近视治疗仪、近视眼罩、中成药、穴位按摩等,这些并没有确凿的科学依据,需谨慎对待。

这些手段实质上只是对视疲劳引起的调节痉挛有短期的缓解作用,并不能真正“治疗”近视。家长这种认识误区往往跟不愿孩子戴眼镜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看起来是做了努力,实质上还是不能阻止近视程度加深。

对于儿童近视及治疗,有很多认识误区,家长需要避免或绕过这些“坑”。

定期带宝宝做眼科检查,及早发现近视并治疗近视。

作者简介

隋静,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工作近二十年。

专业专长:儿童内科,特别是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疾病,儿童营养及生长。

曾任博士生导师助理;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系及护理系儿科学授课,网络学校网上授课;参与主持两届全国儿科食物过敏学习班。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消化学肝病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北京消化学组委员;《国际儿科学杂志》通讯编委。

参与多项科研基金项目研究,如“国家科研项目—中国幽门螺旋杆菌诊断治疗方案(儿童部分)”等;参加多项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观察,如“疾病特异型肠内营养粉剂对食物蛋白过敏婴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发表在SCI核心期刊论文数篇;参与百度百科词条编写;参与编写多部书籍译著,如《儿科学临床概览》、《当代处方集》儿科学分册、《内尔森儿科学精要》等;给《我和宝宝》等多家报刊杂志投稿。《辣妈帮》等网站专家问答。录制《辣妈学校》等节目。

滑动查看其他小助手

滑动查看上海和广州就诊折扣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yczz/53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