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心莲治小孩高烧不退的迷思

穿心莲,因苦味穿心而得名。四十年前曾尝到其神奇药效,故常栽培备用。最近,一位朋友因小孩高烧不退而用上它。

穿心莲≠穿心莲

现网上流行:穿心莲可作蔬菜食用,做法包括凉伴、水煮、油炒等。其实,它根本不是中草药穿心莲。

所谓菜用穿心莲,学名心叶日中花,又称牡丹吊兰。有餐厅和菜贩把它叫做穿心莲或田七叶。本来,你喜欢叫它什么都没问题。但商家把中药穿心莲的功效,用作介绍新引进且成分未明的植物,则属严重的曲解、误导。本来,命名就像是贴标签。但这年头,千万别顾名思义!

(左起:穿心莲;用作蔬菜的藤三七,叶互生;心叶日中花,叶对生、肉质)

(穿心莲的花果,培育以播种为主,也可扦插)

穿心莲,又名印度草。相传由达摩祖师从印度传入中国。穿心莲奇苦无比,具有消炎解毒作用,临床上曾应用于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外伤感染、疖、痈、丹毒、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性菌痢、急性胃肠炎、尿路感染、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中耳炎、牙周炎等。

服用方法,可用鲜品或干品水煎;也可用鲜叶片,嚼烂吞服,泡水喝,或捣烂加蜜服用。用量一次三钱,或鲜叶10至15片。

穿心莲毒性很低。其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一含穿心莲内脂,体外抑菌试验不明显,但临床抗菌消炎却有较好疗效;二含黄酮,体外抑菌作用较强,但临床治疗痢疾疗效不佳。

笔者认为,与西药不同的是,中草药是综合作用于人体而抑制细菌、病毒的。

(收藏至今的老皇历,年出版)

发烧≠感冒

朋友一位6岁的小男孩突然发烧。估计得了感冒,开始时在家服普通感冒药。

通常所说的感冒,可分三种: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咽峡炎。普通感冒一般发烧38.5度以下,三五天就会好。流感等则往往达39度以上,热程可持续一两周。

第二天,高热39度以上。于是五天内四次就医、三次末梢验血、两次打点滴。用药如下:

口服药物换了三次: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磷酸奥司他韦。

静脉注射换了两次:头孢、阿莫西林。

但是,药后高热40度以上,连续八天不退;炎症指数(CRP,参考值8.21)节节上升:40、、。

除流感可引起发烧外,其它病毒、细菌感染也可引起发烧,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猩红热、疱疹性咽峡炎、支原体感染、秋季腹泻等也可引起高热。反复高热还要考虑EB病毒感染以及川崎病。反复发热或退热一两天后又发热,需要多次化验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发冷与发热

高热期间,小孩体温时高时低,甚至有强烈的发冷感觉。越觉得冷,体温越高。当喊发冷时,测得体温均超过40度,峰值出现在发冷结束时。

发烧调定点学说解释:

体温调定点机制是人体的一个调节机制。人是恒温动物,有一确定的调体温定点数值(如37摄氏度),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将信息反馈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就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的恒定。

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体温是根据体温调定点而改变的。发热时,首先是中枢感受到刺激,从而导致体温调定点上升,然后机体的代谢增加以达到体温调定点。例如,一个人感染高烧39℃,他的体温调定点先达到39度,随之机体也达到39度。因为机体这个精密仪器认为,39度时的代谢能达到清除感染的最佳状态。如果发热消退,体温调定点也回到37度。

人体发热,既是病毒发作的表现,也是消灭病毒的手段。

打个比方,发烧就是人体内的警察与坏人打仗,由一系列战斗构成。每一次战斗都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坏人进攻,感觉发冷。为抵抗坏人,中枢会把体温调定点升高。坏人越凶恶,调定点越高。身体接到命令就努力提高体温。因此,当调定点为39度时,即使体温达到40度也觉得冷。这阶段,脸色会发白。

第二阶段,相持不下,高热状态。这阶段,警察与坏人的战斗最为激烈,处于相持阶段。这时,嘴唇、脸色会变得很红。

第三阶段,战斗胜利,体温下降。因调定点恢复至37度,就感觉太热了,于是出汗散热。当热得满身大汗时,坏人被打退了。所以说,不是因为捂汗而退热,而是因为退热而出汗。

服用退烧药也会引起出汗,但并未消除炎症。急于使用退烧药,既浪费机体的弹药,又向中枢谎报了军情,从而错过消灭坏人的时机。

因此,治疗发烧应抓紧消炎,不可急于退热。

在能忍耐的范围内,不要服解热药。发烧是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以杀死外来病菌(一般,病菌在39度以上会死亡)。从而缩短疾病时间。如果在38.5度以下用药物退烧,会使细菌变成假死状态,并产生抗药性,一旦死灰复燃,更难治疗。

如高烧难以忍受,可使用冷敷;39度以下,可用热毛巾擦拭额头、四肢,这时不要用冷毛巾,因为体温高用冷水更难受,且令汗腺关闭;精神状态较好时,应泡温水澡,帮助打开汗腺,排出代谢物。绝不能用擦酒精的办法降温,因为会引起抽搐。

测准峰值

准确测定发热峰值,是正确治疗发烧的基础。小孩发烧,不能仅以手摸确定体温。现在红外线体温计广泛应用,但误差也大,只可作为辅助和参考。

曾于小孩体温正常时进行测试比较:水银探热针,腋下探得36.6度;红外线体温计,额头36.7度,耳后颈部38.8度。因小孩颈部温度变化大,应以水银探热针及红外线温度计额头探测为准。

目前红外线体温计的标准尚未制定,最准确的是水银探热针。如需方便而密切测温,也可使用秒秒测智能体温计。

要正确使用水银探热针:把小孩上臂弯曲至胸前,并按着才能夹稳;别夹到衣服里;5分钟基本可测出体温,但最好测够10分钟。

正常体温,不同的性别、年龄会有差异。女性比男性略高0.3度;儿童比成人高,成人比老人高。因此,36—37.5度均是正常体温。

每个人的体温,时刻都在变化。体温曲线:凌晨2-4时最低,36.5度;14-18时最高,37.5度。但昼夜差别不超过1度。

病好后,可能会出现36度以下体温。这与用药和发烧有关,一般过两三天就正常。

但病中发热是一阵阵的,所以病人的体温时高时低。家长们会发现,医院时,体温却正常了。但千万别以为孩子没病,而应密切留意其发热峰值。

若想测出发热峰值,可在病人发冷后期或嘴唇、脸色最红时探测。如在病人出汗一段时间后再测,则错过高热峰值而造成误测。

别心急,别大意

连续四次就医而高热八天不退。估计是因为未用上对因的消炎药。

仅有发热症状而无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7—10天可痊愈。不需太担心、太心急。经诊断,除发热以外其他方面都没问题,则只要遵医嘱继续护理就行了。

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再去就医,详细检查:

1、持续高热惊厥在5分钟以上,或24小时之内反复出现惊厥情况。惊厥俗称抽筋、抽风、惊风,也称抽搐。表现为阵发性四肢和面部肌肉抽动,多伴有两侧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神志不清。有时伴有口吐白沫或嘴角牵动,呼吸暂停,面色青紫,发作时间多在3~5分钟之内。

2、发绀。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常发生在皮肤较薄的口唇、手指、脚趾、甲床等。

3、神志不清,或对外界非常敏感,稍有接触就大哭大叫,或出现颈项强直的情况等。

4、上吐下泻,喝不进水,吃不进药。

5、精神状况较差。

EB病毒

前段时间,EB病毒感染因朋友圈大量转发而引起恐慌。

EB病毒,是一种疱疹病毒,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型。3~5岁幼儿90%以上曾感染EB病毒,90%以上的成人都有病毒抗体。病好后可获持久免疫。

症状一般有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等。有的还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发烧一般在39度左右波动,吃退烧药也没用,发热持续一周左右,有些儿童可持续发烧10余天。约20%患病儿童出现肝脏肿大,肝区压痛,类似肝炎的症状。

EB病毒又称为“亲吻病毒”,以唾液经口传播为主。防止小孩感染EB病毒,千万别亲吻孩子!

EB病毒感染,目前尚无肯定有效的药物,大多能自愈。以对症治疗为主,发病早期一般会使用阿昔洛韦。

据报道,阿昔洛韦用药期间,能减少EBV咽部排毒,但不能改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症状,对免疫缺陷患者中的EBV淋巴瘤治疗也无效。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曾刊登刘晓红等11人《穿心莲提取物和阿昔洛韦对EB病毒抗原表达抑制作用的对比实验》报道:

观察、比较穿心莲提取物(炎琥宁)和阿昔洛韦对EB病毒的作用强弱。结果:炎琥宁对EB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阿昔洛韦对EB病毒也有抑制作用。结论:炎琥宁抑制EB病毒的作用较阿昔洛韦强。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医院儿科;2.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研究所肿瘤研究室。)

网上报道,有一四岁男孩,发烧40度左右,4天不退,查出EB病毒感染,扁挑炎,腹部淋巴结8*10多个。输液阿昔洛韦后发烧不退,后改用输液维C炎琥宁、阿昔洛韦。

以上是穿心莲治疗EB病毒感染的报告。但传统药典并没此类记载,因那时还不知道EB病毒。不过穿心莲治高烧不退早有记载。

传统中草药大概只知对症治疗,而不懂对因治疗。但因果关系是世间万物之间最重要、最直接的关系,果消除了,因就消除了。

病毒!病毒?

人类历史上,瘟疫曾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人们却束手无策。直至年前,荷兰的列文虎克借助光学显微镜发现细菌后,鼠疫、天花、霍乱、麻风等疾病才找到有效的免疫和治疗方法。细菌学和化学成了抵抗传染病的主要武器。

但细菌学并没有解决传染病的所有问题。因为有些疾病由更小的东西导致,它们小到看不见,以往即使用最强大的光学显微镜,即使用最细密的过滤器,也无法看到。这就是病毒。

~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导致全球三分之一人口被感染,几千万人死亡(各种统计有较大差异:死亡人数从几百万到几千万)。由于流感非常有规律发生,一代人一次,可以预期另一次毁灭性的流感随时会出现。近年引起全球恐慌的禽流感、猪流感,估计还记忆犹新。

病毒,是目前已知的最小最简单的生命体。它仅是包裹在一个保护性外壳中的RNA或DNA片段,是一种没有细胞的微生物。这些简单的有机体是寄生物,它们依赖于宿主细胞,离开宿主它们既不能生长,也不能复制。但它们已进化到既能在其所感染的细胞内增殖,也能在外部生存的境界。据说,人手上的病毒可存活70小时,因此,勤洗手是预防病毒感染的重要方法。据认为,每一种宿主细胞生命形式体内至少有一种类型的病毒。

病毒喜欢感染大型器官,如呼吸道(表面面积比网球场还大)、肝(约含1万亿个细胞)。这样,病毒就可享用大量的细胞,而不会严重伤害宿主。

病毒虽然会伤害宿主,但宿主发病的主要作用不是病毒,而是宿主对病毒的反应,如免疫反应。因为,大多数宿主都不能精准防御病毒,只能像挥舞一把大刀砍一只蚊子那样对付病毒。结果即使砍中了蚊子,自己也满身流血。

人体对付病毒有三道防线:一是屏障防御,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排满多层细胞以及黏液,可抵御病毒入侵,其中皮肤防线最难穿过;二是先天防御系统,包括专职吞噬细胞、补体系统;三是适应免疫系统,这是最后防线,主要是抗体(由B细胞产生)和杀伤细胞(T细胞)。

B细胞、T细胞的数量很少,都是按需制造的。它们收到病毒入侵消息才开始大量增殖,而形成一个可靠的防御,需要一个星期或更长时间。因此,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烧往往持续一两周。

有专家认为,病毒是非常自私。因为,至今还没发现什么病毒对人类健康有任何好处。病毒在人体内只是为了它们自己,而细菌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如肠道内的细菌)。

其实,尽管病毒必须感染生命体的细胞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使命就是破坏。海洋系统每天有20%~40%的细菌由病毒杀死,这些死亡提供了巨大的有机物质来源。

病毒与宿主的互动关系是一种连续统:有的损害宿主,有的帮助宿主,大部分与宿主形成中性关系。

有种黄蜂将卵产于毛虫体内,蜂卵孵化后把毛虫作为食物。毛虫进化出防御技术。而一种叫多态DNA的病毒进化出与黄蜂互利的关系,它们随蜂卵进入毛虫体内,抑制毛虫的免疫系统,从而保护了蜂卵。黄蜂帮助了病毒,病毒也帮助了黄蜂。

病毒是一种独特的、更简单的生命形式。由于它具有很高的突变率和很强的遗传信息交换能力,提供了遗传的多样性,有利于通过自然选择形成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动力。

看来,病毒面纱全部揭开之时,它就可以改名了。

比用药重要的是什么?

高烧多天不退的最大问题是:发烧往往不能及时查出原因(即具体的病毒种类),因此很难对因用药。从医院开药可看出,医生也在摸索用药。估计没一个医生敢包“用某种药物一定能治好流感”,因为目前根本就没有抑制流感病毒的特效药。

因此,最根本的办法是增强免疫功能,防止出现并发症。这时,加强护理,增强体质,比药物本身还重要。

1、加强护理

重点是密切留意,并处理好发热高峰期间的状况。

峰值一般出现在深夜、清晨、午后。估计与睡眠时体内水分减少有关。因为发现,如果半夜多喝水,清晨峰值就偏低。

这次,开始时,按照一般做法,38.5度以上就用退烧药布洛芬;后来,即使40度以上也不使用退烧药,也不使用冷敷等物理降温。

要做的是,发冷时捂紧被子,脸色转红时掀开被子,出汗时擦汗,并密切观察体温是否开始下降,有无出现其它危险迹象:胡言乱语、抽搐、发绀等。如有,必须立即就医。

2、增强体质

一是确保营养摄入

每天坚持多吃水果,小孩喜欢吃什么水果都可以。有人认为,发烧忌食生冷东西。其实,发烧会流汗,故发高烧时,身体会关闭汗腺以阻止水分流失,使身体无法散热。解决办法:喝大量白开水及果菜汁,尤其是甜菜汁和红萝卜汁。如果没有呕吐或呕吐不严重,可以把西瓜、葡萄、柚子等放冰箱冷藏后,再给小孩吃。这更受小孩更欢迎。只要能吃进去就是好事。

有人认为,发烧期间避免固体食物。但我认为,只要吞咽不太困难,就尽量吃固体食物,包括米饭面食包点、鱼肉鸡蛋。因与流质半流质食物相比,固体食物可更快吃进同样分量,做法是水煮或清蒸,确保清淡易呑。

不要相信某些水果是湿热的,也不要相信面条、鱼、蛋是发烧的原因;而要相信没有足够的营养就无法增强体质,而病中体质下降就容易引起并发症。

二是坚持适度锻练

所谓适度锻练,就是能坐起来就别躺着,能站起来就多走走。观察发现,上午状况最好。因此,即使早、晚体温高峰达40度,小孩上午仍坚持体育锻炼一小时以上。

治疗感冒最简单的方法:尽力运动后大量喝水,出汗排尿后高烧会下降。

在病因未明或无特效药物情况下,增强体质,是首选的治疗办法,是防止并发症的必要手段。病中的体育锻炼与营养摄入,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路上有剑不怕孤单

第八天就医检查,炎症指数,高于正常值16倍。

看到这么高的炎症指数,必须保持镇定。因为,虽然炎症指数是比正常高很多,但因其正常值极低,有病毒感染等就会显著升高,严重的会达到正常值的倍。只要其它具体的炎症指数不太差,就不要太担心。要坚信:发烧会退的,病会好的。

《小李飞刀》有句插曲“茫茫路,路上有剑不怕孤单”。小孩说:“可我没有剑呀。”

其实,这是一把无形的剑,每个人都可拥有。它就在你的身体里面,就是意志、信心、学识、本领。人生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和各种迷惘。而这些都必须由每个人独自去面对。有了这把剑,才能战胜恐惧,独立思考,勇敢面对,取得胜利。

据说,小孩发烧后会长高。我希望,小孩发烧后还会长进——身心逐步成熟起来。

因为,心灵能影响肉体。最简单的事实是,受到惊吓时,人会变蠢。

一个食道癌患者死后,尸检结果仅有少量癌细胞。美国电视节目“安慰剂:心灵支配药物”评论:他死时有癌症,但他不是死于癌症。他之所以死,是因为他相信自己会死。

心灵在哪里?

美国著名神经科学家康黛丝以简洁的实验确证:“心灵”并非集中存在于头脑,而是通过信号分子分布在全身各处。意识的恰当运用,可为疾病躯体带来健康;意识的不当运用,则会使健康躯体生病。

人体有两个独立的保护系统。

第一个保护系统,称为HPA轴,即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负责组织人体中50万亿个细胞,随时准备对付外部威胁。没有外部威胁,HPA轴不运转,人体生长旺盛。

第二个保护系统,是免疫系统。负责消除来自身体内部的威胁,如由细菌、病毒引起的威胁。当免疫系统被调动,就会大量消耗身体能量。所以,患上感冒后,身体会变得虚弱。

HPA轴启动时,肾上腺素会直接抑制免疫系统活动,以节省能量储备。

打个比方:当你身处非洲大草原,因细菌感染在帐篷内痛苦煎熬时,狮子在帐篷外吼叫。你的身体就会中止对感染的作战,调集能量,从狮子身上边逃生。

HPA轴启动时,肾上腺素就会抑制前脑(逻辑推理的中心),激活后脑(条件反射的中心)。这时,人会快速反应,但难以冷静思考。利令智昏、慌不择路,都由此而生。

其实,所有药物起的都只是辅助作用。真正能抵御疾病的,还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再生能力。清代禁书《何典》有句话说得好:“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药医。”

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其实,身病也需心药医。因为心灵就是体质的核心和重要构成。

用药的最高境界,套用史上有名的偈语就是:从身中有药,到心中有药,再到身中、心中都无药——身即是药,心即是药。

用上穿心莲

第八天,在静脉注射阿莫西林12小时内,两次出现40.1度的高值。

静脉注射,是把药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连续性的静脉注射俗称“点滴”。药物是直接进入血液的,12个小时内多少都应有些效果;阿莫西林,是最常用的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万一连这伟大发明也打不中目标,结果会怎样?

朋友的信心动摇了。于是,我建议:医院药物,改用草药穿心莲。

(自制的穿心莲抗病毒口服液)

用新鲜叶片捣烂,提取汁液,加适量蜂蜜。当天调制,当天用完。加蜂蜜,主要为适合小孩口感,且蜂蜜也有解毒功效。若成人服用,可用开水稀释汁液吞服。感冒病毒、疱疹病毒(包括EB病毒),多在咽喉部位首先感染,再感染全身血液。细咽慢吞口服液,可直达病灶。

每天用量(鲜叶片)8克左右,分三四次服食,每次2—3克。

服用穿心莲后,小孩不再有发冷感觉,病情持续好转。

药后32小时内,晚、早、午高热峰值为:39.2、38.9、39.5度。药后32小时至56小时,晚、早、午体温为:37.4、36.4、38.4度。之后略有反复。

在连服穿心莲四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于是停用。停用当天,就医检查,炎症指数为20,病毒结果三天后出。至此,病程结束,共13天。

但是,并不能就此认定:穿心莲具有显著疗效。

因为,大多数病毒有自限性。所谓自限性疾病,就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自动停止,逐渐好转。这些疾病大都并不严重,或没有对因的特效药(病毒感染)。即使不治疗,或没有对因的特效药,依靠自身免疫功能也可治愈。所以,一般腹泻一两天,普通感冒三五天,流行感冒一两周,可自愈。所谓不严重,应指没有其它并发症。如有并发症,必须对症治疗。

人们所说医缘,很可能是就医用药的时机。

不过,在就医用药,甚至连续两次静脉滴注而高热不退的情况下,穿心莲成了一种有效的安慰剂和辅助药物。

民间还有很多治疗发烧的偏方,包括服食板蓝板等,煮醋熏房间,用青蒿、香茅等烧水洗澡。但它们的疗效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参与过年抗击非典的人,恐怕都不敢轻易下结论。

草药的量子世界

植物是神奇的。神奇之处在于,它们没有自己的科学实验室,也不懂得用原子模型来观察世界,却能生存下来。它们的理论模型,绝非虚构,而是在实战中建立和完善的。在亿万年进化中,它们学会了自己的数、理、化,从而适应恶劣的环境,战胜凶恶的病毒、细菌。

现代药品,除化学合成外,也有不少从植物中提取。但若想用化学手段,分析、合成出某种植物成分,效果则未必比得上植物本身。

笔者曾于华南植物园药园,偶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林余霖研究员,向其请教:能否合成出人参?

他说:“中药跟西药不同,有的中药没法分析、合成出来。已有人研究人参成分。人参总皂苷对动物有效,但若把人参总皂苷中多种成分每一种分离后实验,对动物就无效。因为人参总皂苷各种成分天生的搭配比例很讲究。”

宇宙大爆炸理论之父伽莫夫有一个量子丛林的比喻:

游客在丛林中遇到一只凶恶的牛蝇袭击。导游用拍子击打牛蝇。那只牛蝇变成模糊一团,随后又变成一片朦胧的云,把他们包围起来。导游向四面八方挥舞拍子,但主要向云的密度最大的地方打去。结果打中了。

同行的教授解释:牛蝇很小,当看到它后,它的位置很快随时间变得越来越测不准,我们不再能明确知道它在哪里。不过,在云团密度最大的地方,比较有可能找到它。往密度最大的地方拍,就是正确的战术。

在这个量子世界里,无法准确瞄准,也不能肯定能否击中目标。

我认为:在病毒世界里,同样具有“测不准”特征。或等“测得准”时,病毒又变异了。

草药之所以能对症治病,而不需对因治病,就是往病毒密度最大的地方乱拍。

草药的成分易被高温破坏,所以,我喜欢直接生吃。这可节省用量。

作用还是副作用?

服用穿心莲第一天,有两次大便,呈粥样,没有腹泻,没其它不良反应,没有一般感冒药引起的嗜睡现象。

服用第四天,脸部零星出现小泡,没水,0.1-1公分大小,起泡前那处皮肤有点痒,一小时左右自行消退,但此起彼伏。

这是老一辈所说的“病快好了,毒就发出来”吗?是病毒所致,还是药物过敏?未能确定。

关于穿心莲过敏,国内外均有报告。国家食药总局于年转发澳大利亚的警示:

澳大利亚药监局在年12月至年4月期间,收到与含穿心莲产品相关的43例过敏反应报道和78例其他过敏样反应报道,并认定穿心莲是其中重要的致敏组分。包含很多口服制剂。过敏反应的表现主要是皮肤过敏(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等),但也包括口服穿心莲药品致休克和死亡的严重过敏反应案例。另外,穿心莲提取物的注射剂型的副作用也很多,无论是肌肉注射还是静脉注射都有。

是否有副作用就不能吃?是否有警示就必须停用?

我看不必太紧张。无论草药或合成药,都经过大量试用才被人们接受。我们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要注意使用的剂量、间隔、方法,并经过自己试用(如同青霉素使用前必须过敏检测一样),而且在使用中一旦有问题马上停用,安全还是有保证的。而且,同样的成分,口服比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安全;草药比合成药安全。

正确使用药物,就不是副作用,而是作用。

另外,中草药有不良反应,西方药就没不良反应吗?

西方医药对现代医学的贡献是巨大的。但西医的每种处方药的说明书,总有长长的清单,列出各种副作用,范围从刺激到致死。

因为,当一种药物被引入人体治疗时,相同的信号或蛋白分子会同时被用于不同的器官组织中,发挥完全不同的作用。

例如,当手臂被毒虫咬后伤口会持续瘙痒,这是体内的组织胺释放引起的炎症反应。体内的组织胺仅被调到瘙痒的手臂,因为没必要在全身抓痒。但如果摄入抗组织胺药物对付瘙痒,全身所有地方都受影响。当抗组织胺药物进入大脑时,就会改变神经循环,导致昏昏欲睡。

传统药物的应用完全依靠经验,而其作用机制未必能搞清楚或很久以后才搞清楚。

年,埃尔利希在尝试了种砷化合物后,终于研制出六0六,让梅毒病人奇迹般好起来。一个患者几个月来只能通过管子吃液体食物,下午注射六0六,晚餐就可进食三明治。但六0六对人体作用的原理长期没有弄清。

最近很多药物的研发,则是先以人体内某种特定蛋白为标靶,然后从天然提取物或化学合成物中筛选。在美国,经过三期临床人体试验(一期,小部分健康志愿者;二期,几十到几百个病人;三期,几百到几千个病人),只要有明显疗效,且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就可申请销售。

这些新药的目标明确,方法科学,但试用的时间、范围和隐性的副作用却值得大加留意。

美国一个为期十年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人的头号杀手是处方药的不良反应,它导致每年超过三十万人死亡。

新生物学领军人物、美国的利顿普,对此进行猛烈抨击:我们被医药企业牵着鼻子走,这个国家充斥着处方药冲击力上瘾者;医生成了巨大的医疗产业的走卒;巨大数量的处方药,违反了每个医生都宣读过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首先,不要为害”这一律条。

其实,小孩这次使用的处方药就有副作用:

网上反映,服阿莫西林后,小便有油,大便发黄。小便有油的问题。有医生答:阿莫西林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引起消化不良,是药物正常反应。

但又有报道:治疗EB病毒感染,忌用阿莫西林,以免引起皮疹,加重病情。

利顿普还从科学角度,批评西方医药:“它把三千年来有效的东方药物认定为‘不科学’而高傲地遗弃。”

东方医学有个古老智慧叫“经脉”。中医所说的“经脉”,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但在解剖中无法看到。不过,无法看到不等于不存在,即使虚构也不等于没用。

卢瑟福提出的关于原子的太阳系模型,为现代科学提出关键概念。玻尔将卢瑟福的观点与普朗克的量子力学相结合,建立起“卢瑟福—玻尔”原子模型。

原子是简单的东西,不过多种,却构成世间万物。原子极小,人们不能直接看到(除非把电子显微镜里的图像当成真的),更别说原子里面的核子、电子、质子、中子。但人类借助原子模型,却科学地认识到世间万物。没人见过原子,但原子弹威力早为世人所见。

玻尔的原子模型,是事实吗?不是。它只是一个概念——一个虚构的东西。但这理论模型是最绝妙、最简单的。尽量它的成功依赖于一些完全随意的假设,但化学家所发现的所谓的元素周期律,都可用玻尔的理论来解释。

“经脉”很可能是虚构出来的。但如果依据它能治病,这虚构就是一种有效的认识方法。

世间万物五花八门,每种东西的结构和组成都复杂得惊人。我们不可能一个个去认识,必须依靠高度的抽象,从特殊中发现一般规律。一切科学都这样运行。概念上的简单有无限好处。现有人从解剖学角度实证经脉。期盼能早出令人信服的成果。

疾病观的演变

当现代医学无法确诊或无法有效治疗某些疾病时,古老的医学又会有用武之地,包括那些以量子理论、阴阳哲理来包装的治疗手段。自古以来,人为何得病的问题一直困扰世人:

1、体液病理学

体液医学体系包括古典希腊医学、阿拉伯传统医学、印度草医学、中医等。这个体系认为:宇宙由基本的对立属性构成,如冷热、干湿、阴阳;生理功能由“体液”间的相互作用构成,如古希腊的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中医的血液、津液等。

因此,食物、药物就分成“热”、“寒”、“温”等。

以下对话最能体现这种质朴的疾病观:

某人得了病,脸色苍白、神情不佳。旁人会问:你缺什么?病人则答:我得了头痛。

问者问缺失什么,答者答得到什么。因古代医学里,疾病被解释为:体内多了什么,或缺了什么。疾病是一种占据人体的异己存在,或是恶魔邪神,或是上帝惩罚,或是某种虫子,或是缺了某种东西。

古希腊的哲人兼医师认为:健康是一个平衡的问题,答案就是体内的四种液体。心是血液之源,脑是黏液之源,胆是黄胆汁之源,脾是黑胆汁之源。四种体液分别对应火、空气、水、土四种成分,热、冷、干、湿四种品质。这四种体液平衡时,人就健康,否则就生病。

所以,直到一百多年前,还盛行古老的放血疗法,手术多由剃头匠施行。直至年2月,南京还有理发店为顾客放血。理发店红白相间的旋转标志,就是被血染红的绷带。

2、细菌、细胞病理学

新病理学在16、17世纪成熟起来。解剖学、化学、物理学的伟大发现,为现代医学奠定了基础。人类认识到:细菌是病原。世界充满细菌,大部分是有益的,小部分是有害的,但如走错地方都是有害的。人体处于微生物的海洋中,皮肤、呼吸道、肠道等充满细菌,但人体免疫功能可抵御有害细菌。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没有细菌。

菲尔绍发现细胞才是疾病发生的部位,疾病就是细胞对异常刺激的反应。当然,细胞病理学并不能涵盖所有的疾病过程,人们不得不运用别的概念,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反应,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等。

病原学的研究超越细胞病理学框架的细菌学,因在体液中(血液、组织液)也可观察到构成生命的过程。但这与古代的思辨的体液病理学完全没有关系。

现代病理学吸收了当今分子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方法和最新成果,使病理学的观察从器官、细胞水平,深入到亚细胞、蛋白表达及基因的改变。

陈腐的医学观念必须抛弃!

恐惧中的兴幸

第十七天,验血结果出来:曾受EB病毒感染。医生说,炎症已消,不需用药。

其实,第十一天曾有验血结果:流感病毒A型、B型均为阴性。

当时听到这好消息,我却感到恐惧:

连续八天40度以上高烧,肯定有病因。检验不出,就是不明病因,就无法真正对因用药。当然,可改用其它药物,可继续各项检验,但就会延误病情。而且,谁敢包一定能用对药物?谁敢包很快就查明病因?

兴幸的是,用穿心莲乱拍一通,真的打中目标。

世间神奇之事很多,世间迷惘之事更多。穿心莲在提示:

穿越心灵迷途,连绵不断,永无止境。

(特别声明:笔者并非专业人士,仅因迷惘而思,仅属迷惘之思。敬医院就诊,切勿乱用药物。)

少白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北京最有名的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yczz/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