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弱视的发病率是2%~4%。
目前,大约有84%~86%的弱视病例在5岁前被发现,有机会得到效果较好的治疗。
其余的孩子,由于发现晚、治疗晚,最终带着「弱视」这一标签长大,并伴随终生。
而弱视相关的视力障碍,会给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一、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期时,出现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视力,或者双眼视力相差2行或以上的情况。
主要由于单眼斜视、双眼近视或远视度数差别大、高度远视以及角膜白斑或严重白内障导致。
排除视力下降的其他病因后,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或双眼视力差别达2行或以上时,可诊断为弱视。
我国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年发表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中说明,年龄在3~5岁儿童视力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二、弱视的3种类型
1.斜视性弱视
斜视会导致双眼看东西时出现重影,这种感觉很不舒服,因此大脑皮层会主动抑制使用斜视眼,久而久之,斜视眼的相关视功能「被罢工」,导致弱视的形成。
2.屈光性弱视
屈光性弱视包括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和高度散光引起的弱视。
这类弱视在远视患者中最常发生,但是严重近视或高度散光的患者也可能会有。
其中,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单眼弱视,是由于两只眼睛在矫正前的屈光不正程度不同引起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双眼弱视,发生率相对更低,除非双眼高度远视或高度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且没有及时配镜。
3.形觉剥夺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因屈光间质混浊(包括角膜白斑、严重白内障、玻璃体炎症或积血)、完全性上睑下垂导致进入患眼的光刺激不够充分等因素,剥夺了弱视眼的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导致视觉障碍而出现的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可为单眼或双眼,单眼形觉剥夺性弱视较双眼弱视更为严重。
三、弱视有什么危害?
弱视对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影响都很大。
由于弱视会导致双眼立体视变差,影响双眼判断物体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凹凸的感知能力,相关的一些事项都难以进行:
◆高考体检时,会有学生因弱视导致的立体视觉差而被迫更换报考志愿;
◆考驾照时,可能会因为立体视觉差而无法通过,即便侥幸通过,此后在路上驾车也存在危险;
◆诸多职业和工种如特种兵、司机、运动员、现代机械化操作、精密仪器制造、显微外科手术等均需要良好的立体视,弱视导致的立体视可直接影响劳动效率、工作重量和安全。
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大脑会优先使用视力更好的眼睛,而患有弱视的眼睛「被闲置」,长此以往容易发生废用性外斜视,影响外观和心理,从而影响工作和交际。
四、如何能尽早发现弱视?
1.孩子出生后,重视视力筛查
建议在孩子出生后6个月和12个月时,应该带ta去医院的眼科做儿童屈光度数筛查。3周岁以上的孩子,可尝试在综合验光仪进行屈光度数检查,并进行常规视力检测。
2.双眼视力相差大,应提高警惕
当孩子双眼近视度数差别大于度时,近视度数较高的眼睛容易发生弱视;当双眼远视度数差别大于等于度时,远视度数较高的眼睛容易发生弱视。
3.散光度数高,当心发展成弱视
当孩子一只眼的散光度数高于另一眼度及以上时,散光度数高的眼容易发生弱视。
五、弱视能治愈吗?
弱视的本质,是大脑视觉系统的发育障碍。
如果不及时治疗,对大脑相关功能进行锻炼,以促进它的发育,那么当你的身高、体重在随着年龄而增长时,弱视眼(患有弱视的那只眼睛)的发育水平就将永远停留在早期的状态;如果发现得早并配合科学治疗,是完全有可能治愈的。
治疗弱视的方法:
◆斜视性弱视,应在佩戴适合度数眼镜后,进行遮盖「好眼」治疗。
◆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双眼高度散光性弱视,在佩戴适合度数眼镜后,视力会逐渐提高。如果进行视觉刺激疗法,见效会更快。
◆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治疗方法类似于斜视性弱视,也是在配戴适合度数眼镜后,对「好眼」遮盖治疗。
屈光性弱视配镜治疗和遮盖治疗过程中,建议每3个月随访复查,重度弱视应每月随访复查。
对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应坚持佩戴适合度数眼镜,除睡眠时间外均应戴镜。如果有间断,不戴镜时会存在双眼视物不清,容易导致弱视治疗效果差或者弱视病情反复。
◆形觉剥夺性弱视应找出病因并及时治疗或矫正,去除病因后进行遮盖「好眼」等方法治疗弱视。
其他还有压抑疗法等治疗方法,具体听从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
王静
医院
眼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学会任职:
阜阳市医学会第四届眼科学分会委员
安徽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心委员会常务委员。
专业擅长:
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疾病、外伤类眼病及小儿眼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眼部肿瘤切除及修复等微创手术。
扫描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