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跟好爸说,
谁谁谁家的孩子2岁多晚上就不用抄尿不湿了,
我家的5岁了还要尿床,
怎么办?
今天好爸就跟大家来说说夜间遗尿症。夜间遗尿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多指儿童5岁以后仍然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而发生无意识的排尿,每周达2次或2次以上。其发病率约2%~15%,每年的自我缓解率为15%,其中约0.5%-2%遗尿儿童症状持续至成年期,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儿童遗尿的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多数患儿遗尿属于功能性遗尿,器质性遗尿很少见。
原发性遗尿
原发性遗尿是指患儿多自幼开始尿床且既往无持续6个月不尿床。常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遗传易感性:据研究一级亲属患有夜遗尿,儿童患病率高达73%。如果双亲中单方有夜遗尿病史,则儿童患病几率将增至5-7倍;如果双亲都有夜遗尿病史,则儿童患尿床的几率将增至11.3倍,而且不尿床的年龄将推后1.5岁。
2.发育延迟:正常儿童5岁时具有基本控尿排尿能力,如果发育延迟将出现夜间遗尿。
3.社会心理因素: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和运动或感知功能障碍的儿童,遗尿症发生率增加。
生理因素:膀胱功能障碍,夜间尿量过多以及睡眠觉醒障碍。
继发性遗尿
继发性遗尿是指遗尿患儿之前已经有长达6月或更长不尿床期后又再次出现尿床。
1.周围环境的突然改变:这类儿童往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差,环境的改变、失去父母的照顾均可能导致遗尿;
2.心理因素:惊吓、情绪过于兴奋或者悲伤、精神压力过大等均可能导致遗尿;
3.过度劳累;
4.疾病继发:不多见。常见的原因包括:泌尿系统感染、畸形、脊柱裂、蛲虫病、癫痫等可引起遗尿。
5.儿童偶尔尿床后家长不恰当的体罚或者斥责,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及作息时间、气候的变化、玩水过多均可能导致儿童夜间遗尿。
遗尿的治疗
1.遗尿警报器:是指小儿刚开始排尿时感应器发出警报而唤醒小儿排出余尿,反复训练以期最终能使小儿感受到尿意而醒来排尿。最初的警报器是一个可置于患儿床单下的衬垫,近年来已有可置于内衣和睡裤的更小警报装置。研究证明,遗尿警报是非常有效的一个治疗手段,现在是遗尿症的一线推荐。注意事项:
●不适用于每晚遗尿频率>2次的患儿;
●尿湿报警时家长需积极协助患儿起床排尿;
●应每晚使用持续2-3个月以上至连续14天无尿床。
2.行为治疗:主要采用膀胱功能训练和唤醒疗法。指导儿童在白天尽量多饮水,使膀胱容量扩张,当患儿要排尿时,嘱其尽量憋尿,直到不能忍受为止,增大膀胱容量。此外,患儿在白天排尿时,排尿过程尽量分多次进行,加强尿道外括约肌和腹内肌对排尿的控制,以控制膀胱颈部下垂,达到夜间控制遗尿的目的。此法不常用于年幼儿或有过度尿频和尿急的宝宝。
3.药物治疗:
●人工合成抗利尿激素:除有抗利尿作用外,还有改善睡眠障碍、促进觉醒的作用;
●抗胆碱能药物:奥昔布宁是目前遗尿症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胆碱受体阻断剂,它能解除膀胱平滑肌痉挛,松弛逼尿肌,减少其收缩频率,是合并有不稳定膀胱的遗尿症的首选药物。
●甲氯芬酯为中枢兴奋剂,可兴奋,有利于唤醒。
●中医治疗针灸法针灸对遗尿有较好疗效,临床上是替代药物治疗的方法之一。
4.心理干预:遗尿儿童往往心理上可能会出现紧张、焦虑、抑郁情绪,因此,多安慰、多鼓励对治疗成功与否非常重要。
此外,临床上多采取多种治疗手段联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经过科学的治疗方案,合理的心理引导,多数的儿童能从遗尿的困局中走出,健康快乐的成长。另外提醒各位家长,我院开设有专门的遗尿门诊,由我院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师坐诊,时间为每周四、五下午,地点在我院湖滨院区,如果您正在因为宝宝遗尿而困扰,不妨去看看。
神奇
好爸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