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18日,陇南医院进行了的专题报道。
以下是内容全文
这是一家看上医院,但她却在患者的心里掀起了回荡的波澜;她的院舍并不豪华,但她的医疗技术、先进设备和服务质量,却在全市同行业中雄居榜首;她的院史与医护人员一样年轻,却受到患者和家属的普遍认同。医院在短短三年时间里就成为全医院?他们到底有没有什么秘诀?请看———
1
真爱换来信赖尊敬
年3月28日,武都区三河镇姚沟门村的谈某办完出院手续后准备离开时,主刀大夫拉住他的手,塞给他一个信封,说:“这是你给我的元红包,现在退给你”。谈某急忙推开对方的手说:“这是我真心诚意送的,你的医术这么高,对我又这样好,我是真心感谢你。”主刀大夫说:“精心为你治病是我们的职责,医院有规定,任何医务人员收受患者的红包,是要受处分的。”谈某十分难为情地接过了红包。
来这里看病的病人为了让大夫看好自己的病,有的把钱夹在病案里,有的把钱塞在医生办公桌的抽屉里,有的用 医院的收费标准,医院低许多:白内障每例总费用元以内,翼状胬肉总费用元以内,泪囊炎元以内……
医院从美国博士伦公司进口了超声乳化仪(切割角膜用),从日本托普康公司进口了能够放大4-21倍的显微镜。这么先进精密的设备,目前在全市医疗系统是独一无二的。
医院就是坐落于东江新区西狭街与长江大道医院。
医院是由张旭宾和他的妻医院。
张旭宾是文县范坝人,年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被分配到西藏阿里地区服役。他一干就是15年,在部队入了党,提了干。紧张的部队生活,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陈陟也是文县范坝人,年从华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医院眼科工作,十几年来成功完成各种眼科手术一万多例,被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张旭宾豁达开朗,陈陟文静沉稳。他们一个管外,一个管内,配合默契。
他们知道“医者仁心,大爱无疆”就是要把对患者的关爱体现在方方面面,让这种爱无处不在,像水一样滋润万物。
医院的楼道、走廊和病房里,铺着防滑、杀菌的高质量地板革,一进去就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医院病房的屋顶上安装了不锈钢的U型滑道,用以悬挂布幔和蚊帐,让病人避开蚊虫的叮咬和换药时的打扰。
医院食堂准备了各式各样的菜品和主食,病人想吃啥就给做啥,味道鲜美,价格比外面的饭馆便宜许多。周围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也常来光顾。有的农村贫困户来住院,因交不起饭钱而顿顿啃干馍,医院就安排他们在食堂免费就餐。
有些远道而来的患者前来复查,钱没有带够时,院医院病床上过夜。
农村困难户动手术后无人陪伴,医院就指派护理人员一对一免费服务:扶病人上厕所,替病人打饭、取药,给病人洗脚、刮胡子、擦身子……
在这里,医生把患者当成了亲人,患者把医生当成了家人。人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信息畅通的今天,好事同样传千里。
医院年7月成立至今刚刚3年,就有位患者慕名而至。除陇南市八县一区外,甘南州、九寨沟等地的患者也来求治。
医院的医护人员,用他们的真爱换来了广大患者对他们的信赖和尊敬。
2
自掏腰包治病救人
早在年,医院院长张旭宾就主动找到市慈善协会,要求参加慈善救助活动。在慈善协会的组织协调下,他们免费做了9县区例白内障手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为了摸清全市眼疾患者的分布情况,医院抽出两辆车、配备6名医生,分赴各区县进行眼病排查、登记、建档工作。他们深入八县一区半数以上的乡镇、三分之一的行政村,共筛查出各类眼疾患者人,其中白内障人,儿童低视力人。这项活动从今年2月开始到9月结束,历时7个月,行程公里。老百姓说:“自古病人寻医生,如今医生找病人,共产党真好,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了心上。”
9月上旬,陇南市慈善协会开展了在全市范围内治疗白内障、唇腭裂、癫痫三种疾病的“慈善救助、健康扶贫”活动,从全国范围内筛选医疗技术高超、医院从事对症治疗,医院被选中治疗白内障。他们每例手术给患者补贴元,加上新农合的报销和残联补助,病人不掏一分钱。
在有钱人眼里,千元不够买一条好烟、喝一瓶好酒,不值一提;在普通职工手中,千元就是与亲朋好友吃顿火锅,可以破费;但在农村贫困户的眼里,千元就是难以摘到手的神仙果,因为拿不出这笔钱,就做不成眼科手术,只好几年、甚至十几年默默忍受煎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75岁的武都区外纳乡关方村的庞女儿,因无钱做白内障手术而失明13年。医院医院,当天就做了左眼手术。第二天早上揭开纱布后,庞女儿猛一下看到久违的色彩斑斓的世界,激动得汪声大哭,说不出一句话来。
两水镇庙坪村77岁高龄的何全才老人,左眼患有角膜白斑,视力很差。右眼白内障严重程度达到了最高的5级。家人带着他到省内外寻医问诊,都因手术难度大、医疗风险高而被婉拒。“三项活动”中他们听到宣传,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到医院,做完手术后老人的眼睛亮了。他紧紧抓住主刀大夫陈陟的手说个没完。
活动期间,医院共完成白内障手术例,前后补贴90多万元。解救一人,解脱全家,明亮的不光是眼睛,更主要的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光辉前程。多例手术,个个都有生动的故事,个个都饱含医生的真情。
医院的大夫们积小善成大善,在患者的眼里,他们就是光明的使者。感谢信纷至沓来,锦旗挂满了门诊大厅。
3
眼健康从娃娃抓起
医院有一间80多平方米的“游戏室”,双休日全天开放,其他时间中午和晚上开放两个小时。附近的中小学生听说这里打游戏不要钱,草草吃完饭就跑这里抢座位。主管部门检查时才弄清楚:这里并不是普通网吧,医院花了近百万元从郑州买来的斜弱视训练软件和与之配套的视功能筛查仪、同视机、弱视矫治协调器和人机互动调解系统,通过红光、绿光的照射,促进眼睛黄斑的发育,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治疗。
医学研究表明,健康人眼有双目能单独看清物体的同视功能、双眼能同时聚焦同一物体的融合功能和辨清远近高低的立体功能,三大功能缺一项,就可判定为视功能缺陷。眼健康必须从娃娃抓起。
青少年的眼疾分为弱视和近视两大类。
少儿弱视的治疗,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要针对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因症施治:对近视、远视、散光儿童,需佩戴眼镜矫正屈光度;对两眼视力强弱不等的儿童,要用压抑膜遮住优势眼,强迫弱视眼在使用中恢复功能;对中心凹维细胞偏离中心位的儿童,则要佩戴特殊滤色镜,滤去橙、黄、绿、青、蓝、紫6色光,只留下红光照射黄斑部分,以促进中心凹维细胞的生长。
于是医院抽出责任心强的医生,分别在宕昌、成县、西和、礼县免费办了低弱视儿童康复训练班,每期20天。他们反复告诫老师和家长:视力矫正贵在坚持,停止训练将会前功尽弃。为了切实取得效果,医院还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其他各县的康复训练班,按计划在今冬明春完成。
习总书记提出:我国青少年近视呈高发和低龄化趋势,这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健康,让他们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为了贯彻执行好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医院联合团市委、市知识分子联谊会开展了近视防控活动:在武都区4所中小学举办近视防控讲座,讲解眼保健常识,提高防控近视的知识和技能,建立眼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复查。拿出万元,购置副优质近视镜,赠送给农村贫困儿童佩戴;与市残联联合,从外地购进设备和软件,在全市八县一区开通了残疾儿童斜弱视远程康复训练上网治疗。
医院用坚实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地巩固了自己的阵地,树立了自身的形象。市卫计委和司法局授予他们“文明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市科协指定他们为“陇南市爱眼护眼科普教育基地”,市残联确定他们为“陇南市医院”和“白内医院”,市民政局确认他们为“贫困白医院”,市扶贫办、卫计委指定他们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