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眯起眼睛看东西,频繁眨眼、揉眼睛、皱眉、拉扯眼角,经常歪着头看物体……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家医院检查。”近日,在威海市临港区蔄山中学,政协委员和学生家长、校方负责人坐在一起,就如何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深入交流研讨。这是威海市政协专题调研组围绕“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开展现场调研的一幕。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年)》,提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强化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以及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等主要任务。基于此,威海市政协调研组先后走进中小学校、西医眼科门诊、中医视力理疗机构、科普基地、户外运动场所等地开展现场调研,广泛了解全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以及近视防控工作。一条条意见建议、防控措施随着调研的深入汇聚起来。
“小眼镜”越来越多
“去年近视度,今年就变成度。”蔄山中学一名五年级学生家长毕字敏向政协委员们表达了担忧,“孩子眼镜度数增长太快,不戴眼镜又看不清黑板,这可怎么办?”
许多老师发现,经过一个暑假,不少孩子的近视度数增加了,让家长和老师捏了一把汗。
“暑期,孩子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会比在校期间多。”威海南海新区实验小学校长宋永杰表示,学校每年为名学生做4次视力筛查,寒暑假后,学生的近视度数会有小幅增加。“过多使用电子产品,孩子们‘视屏’时间增多,会加重近视。”威海市政协委员杜洪明表示,如今,许多家长将手机、平板变成“电保姆”来哄孩子、陪伴孩子,导致孩子无限度迷恋电子产品,造成视力的损害。
在威海荣成市实验小学,每间教室都配备了电子多媒体,老师们将每节课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生动有趣地展示出来,“电黑板”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却也增加了孩子们每天的“视屏”时间。
“10周岁以下的儿童,不建议使用太长时间多媒体,因为他们的视力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关昕委员建议,“每节课使用电子多媒体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
此外,运动的减少也会加重“小眼镜”的产生。孩子们在户外运动时,视野为开放的环境,能够缓解眼部疲劳,眼球还能接收到更多自然光线照射,可以减缓近视的发展。于涛委员建议,“每天课外活动多一节课,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们……”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
上午9时30分,随着一声铃响,威海市环翠区北竹岛小学的学生们齐刷刷地做起了眼保健操。“穴位按到位、力度还要准,这样眼保健操才能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北竹岛小学副校长岳明星说,为了真正发挥眼保健操的作用,医院的专家来校指导。
为了保护学生视力,北竹岛小学将教室里电子白板全部更换成新一代液晶电子屏幕,字体大小、亮度可调节,画面更清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们的视力。
“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最重要的是预防。”杜洪明委员表示,弱视的发育敏感期是0到3岁,3岁视觉功能基本发育完成,3到6岁进行视力筛查就可以发现很多视觉不良的疾病,但很多家长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做好近视预防工作。
“现在许多家长更看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眼睛健康。殊不知,近视是不可逆的。”身为眼科医生的孟薇委员说,家长对于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有不少误区,如认为戴眼镜会加重近视,缓解眼疲劳就是闭眼睛等。“说明如何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孟薇表示,儿童青少年的“光明”未来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的共同守护,提高全民近视防控意识。
(孙宏强李万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