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新鲜会议干货奉上~
全国小儿眼科会议精彩课程!
.10.31
前言
在第十七届全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术会议暨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会联合学术大会中,来自安徽医院眼科的封利霞博士为我们带来了《临床已治愈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双眼视觉平衡及微眼动分析》的主题演讲,下面是封博士演讲的主要内容。
封利霞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学分会斜视小儿眼科学组委员
弱视的视功能损害
弱视在视力下降的同时,对双眼视功能有损害,目前临床弱视治愈仍是以视力作为标准,但有研究显示在已经治愈弱视患者立体视功能、对比敏感度仍然存在异常。那么弱视眼视力达到正常后,双眼视觉输入是否平衡?
弱视跟微眼动有什么关系呢?微眼动是视觉注视过程中一种非常小、不自主的、速度非常快的眼球运动,在视觉信息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弱视患者的微眼动模式与正常人存在差异。那么弱视治愈后微眼动是否恢复正常呢?
临床研究
针对弱视眼视力达到正常后,双眼视觉输入是否平衡?弱视跟微眼动的关系?我们进行以下的临床:
选择年1月-7月在我院就诊的临床已治愈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14例,年龄6~11岁,入选标准:双眼最佳矫正视力≥0.8,随访一年以上视力不下降,且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对照组是15例年龄7~11岁的正常同龄儿童。
一、双眼相位整合平衡点检测
检测程序采用MATLAB编写,视觉刺激呈现在伽玛矫正的LG3DLED屏幕,矫正屈光不正后在暗室内检查,检测距离在1.36m,通过偏振光眼镜进行双眼分视,使得双眼分别观看显示器上呈现的两个水平正弦波光栅。这时两个正弦波光栅大小相等,相位值相反。
当双眼感知到两眼输入的对比度达到平衡时,主导眼观察光栅的对比度与非主导眼观察光栅的对比度的比值即平衡点值。
检测结果如下:
二、微眼动检测
检测仪器设备我们用的是加拿大SRRESEARCH公司生产的EYELINK眼动仪(如下图)。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我们首先使用红外线追踪模式:瞳孔+角膜跟踪法兼容普通镜片及隐形眼镜,进行瞳孔定位与校验将头部固定在下颌托上距离屏幕mm,完成电脑屏幕的9点注视任务(每个点的注视时间为10秒,共6组),测试完后采集眼动数据。
检测结果
在结果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微眼动的判定条件:幅度<3°,速度阈值>8°/s,峰值速度在10-°/s,持续时间>12ms,间隔时间>20ms。测试结果(看下图)得知已经治愈弱视眼的微眼动幅度下降,峰值角速度下降,但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但已治愈弱视微眼动的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
讨论
弱视治愈主要以视力作为标准,但仍应注意其他视功能的恢复程度。尽管已治愈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双眼视力达到正常,但双眼输入仍不平衡,眼间抑制现象仍然存在。
微眼动的发生率较正常组增加,表明已治愈弱视组眼球运动仍然存在缺陷,因此弱视是否治愈应综合考虑,应注重双眼视功能及其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