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是什么要手术吗会癌变吗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体检作为预防和筛查许多疾病的一种方法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因而随着体检的逐渐普及,胆囊息肉的检出率也随之上升,胆囊息肉有良、恶性之分,并且部分胆囊息肉存在恶变的可能,在“谈癌色变”的这种环境之下,存在恶变可能的胆囊息肉一旦确诊,是否都应该立即手术切除?

胆囊息肉是很常见的问题,大约有4%的人会有胆囊息肉的问题,以下做个简单介绍。

手术中切下的胆囊,内有息肉和结石。

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是良性病变,如胆囊黏膜增生或是胆固醇堆积。这些良性病变通常是小的息肉。小部分胆囊息肉是恶性肿瘤(主要是胆囊癌),这些恶性息肉通常是尺寸较大的息肉。

胆囊息肉在病理上有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之分,以后者更为多见。非肿瘤性胆囊息肉又包括了胆固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肌增生、腺瘤样增生等;肿瘤性息肉包括腺瘤、腺癌以及其他少见的血管瘤、脂肪瘤、平滑肌瘤等。其中胆囊肿瘤性息肉与胆囊癌的发生有关。与此相比,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及胆囊腺肌瘤等非肿瘤息肉则不会发生癌变。

胆囊息肉的最重要检查,也是首选的检查:腹部B超。B超对人无害,又便宜。

箭头所指就是胆囊息肉

箭头所指就是胆囊息肉

要不要手术,得看息肉的大小

①息肉小于5毫米,理论上可不手术,多以观察为主,定期复查;

②息肉大于1厘米,且单发,出现了胆囊壁增厚现象,或息肉中有血管,那么则需要手术;

③息肉介于5毫米到1厘米,可以综合考虑。若息肉生长速度很快,那么最好是进行手术。

④息肉伴有炎症,或既有息肉,又有结石,也需要手术。

现在多为微创手术,无疤痕或疤痕较小,患者比较容易接受。

建议进行胆囊切除术的时机,以下情形应考虑胆囊切除术:

1、有症状或并发症的胆囊息肉:当胆囊息肉造成症状或并发症,如胆绞痛、(右上腹痛)胆囊炎或是胰腺炎。

2、恶性风险高的胆囊息肉:包括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直径逐渐增加的息肉、同时有胆结石及胆囊息肉的病人、同时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胆囊息肉的病人。

1公分到2公分之间的胆囊息肉:恶性肿瘤的机率约为50%。大于2公分的胆囊息肉:绝大多数是恶性的肿瘤。

胆囊息肉的可能并发症

少数的胆囊息肉可能因为长大或脱落而造成胆道阻塞,这时就可能会造成胆绞痛,甚至并发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是胰腺炎。

建议定期随访的人:以下的胆囊息肉,没有相关症状或并发症时,也应定期随访:

1、小于0.5公分的胆囊息肉:良性的机会较大,但仍需要定期进行超音波检查,建议每半年到每一年检查一次

2、0.5公分到1公分之间的胆囊息肉:可能是良性肿瘤,但也可能是恶性肿瘤;因此需要更积极的进行B超随访。如果有变大的迹像,就要考虑进一步手术切除胆囊。

还有一个问题,有的人在手术前,B超检查,会一直报告有胆囊息肉,为什么在手术后却会没有了呢?

这牵涉到一个B超的诊断问题。

B超怎么来判断息肉和结石呢?

结石的B超表现有:胆囊腔强回声、后方伴会有声影、声像具体表现会随着患者体位的改变而发生移动现象。

红箭头指向结石。

会不会癌变,也要分情况

上文中所说的“胆固醇息肉”也叫“假性息肉”,目前没有癌变的例子,调整饮食结构,甚至息肉还会变小。如果饮食没有调节,那么很可能再长出来几颗,这就是“多发性息肉”。

与“假性息肉”对应的“真性息肉”,有炎性息肉、腺肌瘤、胆囊腺瘤等,恶变风险也递增。而且往往单发性息肉更易恶变,长得越大,恶变风险越高。

所以,患有胆囊息肉,一定要定期复查,最好是B超检查,这种更清晰。

手术切除胆囊的时候,要抓胆囊,要把胆囊从1厘米直径的小孔取出来,在胆囊拉到皮肤这个洞口的时候,要先用夹子盲目在胆囊里钳夹出结石来,以便把胆囊从小孔里取出来。这个过程,完全可能把粘附在胆囊壁上的疏松结石扯下来的。有些人的胆囊息肉,在手术后的病理里,没有发现,完全有可能啊。

胆囊息肉方面的问题,也是我的爱问医生付费咨询里最常见的咨询之一。今天,我系统地写出来,相信大家都看得懂,谁如果有问题可以自己对照下,就不用一一向我付费咨询啦。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胆囊切除手术到底该什么时候做?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还是保胆取石?60岁退休老医生说出真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jbgs/8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