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爱眼护眼机构
及第视光科普宣传
摘要:这类弱视的患者普遍患有斜视或曾经患有斜视。眼位的偏斜导致了复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脑视皮质中枢会自动抑制来自斜视眼的视觉冲动。最终因为斜视眼的黄斑功能被长期抑制而引发弱视。
很多家长认为,弱视应等稍大些再治疗,那时孩子也懂事了,治疗起来也容易配合,这是十分错误的,弱视的治疗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年龄越小,效果越好。研究表明:2岁以内为关键期,6~8岁以前为敏感期,8~12岁是抢救期,超过12岁后治疗效果极差,16岁后再治疗,几乎无望。为了能够更好地配合弱视提升,有必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而从专业的立场来看,只有清楚了弱视的分类及形成原因,才能精准地为患者制定提升方案,最终获得理想的提升效果。
1、斜视性弱视
这类弱视的患者普遍患有斜视或曾经患有斜视。眼位的偏斜导致了复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大脑视皮质中枢会自动抑制来自斜视眼的视觉冲动。最终因为斜视眼的黄斑功能被长期抑制而引发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
这类弱视的患者,双眼屈光参差较大。因为双眼黄斑显现的物象在清晰度或大小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很难融合,所以大脑视皮质中枢不得不抑制屈光参差较大一方形成的物象。这种状况长期积累,就容易形成弱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
这种弱视的发生多与婴幼儿时期患病有关。包括角膜混浊、上睑下垂、先天性白内障等病症都会影响到视功能发育,从而使孩子患上弱视。4、屈光不正性弱视
这种类型的弱视大多是双侧性的,常见于从高度屈光不正却又从未矫正的人群中。
5、先天性弱视
目前医学界尚未彻底搞清楚这种弱视发作的原因。只能推测其发生是由于婴幼儿时期视网膜或视路曾出现过小出血,以致于妨碍到了视功能正常发育。同时,还有部分先天性弱视是继发于眼球震颤或全色盲。解开儿童弱视疑问!
斜视性弱视:一眼为斜视时,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就形成了弱视。——又斜视、又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眼发生在没有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者。且多见于远视。——主要就是屈光不正。
眼睛无器质性病变,但矫正视力达不到1.0,也就是说没有其他眼病,带眼镜看不到1.0就是弱视。一般儿童多见,幼儿园里最多。弱视可分为以下几种:
1、斜视性弱视:一眼为斜视时,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就形成了弱视。——又斜视、又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多为双眼发生在没有矫正的高度屈光不正者。且多见于远视。——主要就是屈光不正。
3、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的屈光参差较大,屈光不正较重的眼,日久逐渐发生弱视。——多为一只眼睛弱视。
4、形觉剥夺性弱视:在婴幼儿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或上睑下垂而遮挡瞳孔,致使视觉发育不好而造成弱视。——不治疗。5、先天性弱视:眼球振颤——不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