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话
3月14日是“世界肾脏病日”——每年3月的第2个周四被定为”世界肾脏病日“,今天谨以本文送给大家,分享儿童遗尿症的相关知识。
尿床,似乎是个羞羞的话题,但又确实困扰着不少孩子及家庭。
对于孩子的尿床,不同风格的父母有不同的看法。豪放派父母认为小孩儿都这样,长大自然而然就好了;婉约派父母会暗暗比较:为什么别人家孩子都不尿床了,我家孩子还在尿床,是不是脑发育有问题?爱说教的父母会反复教导孩子,不要那么懒,晚上起床尿尿。
那么,孩子尿床的真相是什么?孩子尿床真是长大就好了吗?还是因为孩子懒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排尿控制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发育完善的过程。大约2~3岁时,孩子开始有排尿的意识,并能逐渐学习控制排尿的冲动,直到他们能够顺利抵达卫生间排尿。大多数孩子在3~4岁时能很好地控制白天排尿,在这个阶段孩子夜间尿床是很常见而且正常的情况。当孩子5岁时,夜间排尿控制能力逐渐发育成熟,也比较少尿床了。如果5岁以上的孩子还是频繁发生夜间尿床,我们就要考虑遗尿症的可能。
根据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nternationalChildren’sContinenceSociety,简称ICCS)制定的儿童遗尿症的标准:遗尿症是指5岁及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间断性发生尿失禁。《中国儿童单症状性遗尿症疾病管理专家共识》中对遗尿症的定义更为明确:儿童遗尿症是指年龄≥5岁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
关于儿童遗尿症,我们要知道的
1
遗尿症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关于遗尿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5岁的孩子遗尿症的患病率为15%,11~12岁的孩子遗尿症的患病率为5%,还有1.5~2%的孩子遗尿症症状会持续至成人。所以请相信,很多孩子和家庭都在经历尿床的困扰。
2
尿床对孩子的危害不仅仅在尿床本身。首先,尿床对儿童及其家庭都是比较令人沮丧的体验。在5岁以上尤其是学龄期的孩子对自我的形象更加在意,尿床事件的发生会让孩子自信心受损。很多遗尿症的孩子不敢参加夏令营,不愿在朋友家留宿,少数孩子甚至出现社交退缩。其次,遗尿症也影响孩子的睡眠,研究显示,遗尿症的孩子睡眠潜伏期长,睡眠紊乱,导致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孩子在校表现。此外,在8~16岁的青少年中,尿床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三个常见心理创伤性事件。
3
遗尿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过程。有很多原因会导致孩子遗尿。
最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睡眠觉醒障碍:入睡后大脑清醒能力低,不能很好接收到由胀满尿液的膀胱发出的请求排空的信号。
2.孩子在夜间分泌的激素“抗利尿激素”偏少,导致夜间还产生和白天一样多的尿液,超过了膀胱的容纳能力。
3.膀胱的容量不够大,装不了太多尿;或者膀胱太过活跃,包容性不够,稍微有些尿液就要收缩排空。
4.遗传因素、便秘、某些饮食习惯、不良作息习惯、心理因素等也可能促成孩子夜间尿床。
认识了遗尿症的真相,我们应该明白:孩子夜间尿床绝不是因为孩子懒;部分孩子只是在排尿控制方面发育的稍微慢一点;还有的孩子可能正是因为家长不正确的处理方式——偶尔的一次尿床,却因为家人的压力而出现更多次的尿床。
该怎么帮助尿床的孩子?
首先,请您和家人收起成见与抱怨,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一起来面对这个事情,要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会慢慢进步的。
其次,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孩子白天正常饮水,但避免食用含茶碱、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晚餐要清淡,睡前2~3小时不要再进食,睡前2小时不要再饮水及食用粥、汤、牛奶、水果等含水分较多的食物。
2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中午睡1~2小时,晚上早睡,避免过度兴奋、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以防夜间睡眠过深,尿胀时难以觉醒。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局部卫生,外阴每天清洗,尤其是包皮长、包茎的男孩,更应注意局部卫生清洗,以减少刺激。
4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养成定时规律排便的好习惯;对患有便秘的儿童一定要积极治疗便秘,以免结肠粪块堆积压迫膀胱减少膀胱容积,导致膀胱过度活动。
5
让孩子在就寝前排尿,提醒孩子在想排尿时要醒来如厕;在过道和厕所放置夜灯,以便孩子能轻易地找到厕所。
6
让孩子在早晨帮忙清理床单被褥。例如,可让孩子撤掉床上的湿床单或帮忙清洗,但不要有批评、讽刺与说教。
7
适当的奖励机制。以图表形式记录孩子的表现,比如前一天晚上没有尿床给一个小贴纸,集够7个小贴纸就送给孩子一个喜欢的小礼物。当然,您和孩子应事先就奖励内容达成一致。
我们一定要告诉孩子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照顾孩子的自尊心,少斥责、惩罚,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让孩子积极参与到管理过程中。
家人与孩子一起的积极干预会对孩子的夜间尿床有很大的帮助。但如果仍然不凑效,建议家长积极与医生沟通讨论。医生需要详细了解孩子尿床的严重程度,寻找或排除潜在的病因,指导家长填写记录排尿日记。根据体检及必要的化验检查结果以及排尿日记反应的内容来为孩子制定合理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
对于日常生活管理及奖励机制都无效的遗尿症孩子,目前,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及中国儿童单症状性遗尿症疾病管理专家共识推荐的治疗方案常用的有两种:
药物治疗:“去氨加压素”是一种天然抗利尿激素,主要作用之一是将夜间尿量减少至正常范围内。它是一种口服的片剂,只需要每天晚上睡前服一次,比较方便安全,起效快,可以连续服用到孩子的尿床症状缓解。
遗尿报警器:报警器可以感受到湿度变化,当床单或睡衣浸湿时会触发报警器,发出警报声而唤醒患儿起床排尽余尿,这样反复训练使孩子最终能自己感受到尿意而自觉醒来排尿。
摒弃对尿床的认知误区
哪个孩子不尿床?
确实,5岁甚至7岁之前的孩子因为排尿控制能力发育还不成熟,会不时有尿床的情况发生,作为家长对5岁甚至是7岁以下的孩子偶尔的尿床不需要太紧张。但是如果孩子满5岁后,还是频繁尿床,就需要一定的干预。
XX小时候也尿床,长大自然就好了!
虽然遗尿症随着年龄的增加会有自我缓解的趋势,但是仍有1.5%~2%的孩子遗尿症症状会持续至成人。而且未缓解的这部分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加,遗尿症的症状会加重。您无法判定孩子是否会自然缓解?什么时候缓解?或者不缓解而持续加重?在缓解之前,孩子甚至家人都承受着无休止的心理压力与煎熬。
孩子尿床是因为他太懒了,晚上不愿起床排尿。
尿床不是因为孩子懒,故意不合作。批评或者给孩子压力只会让事情更糟糕。
为什么亲戚朋友家的孩子都不尿床了,我家孩子还尿床?是我做的不够好吗?
并不只是您家的孩子在尿床,在9~10岁的孩子里,每12个孩子中就有一个遗尿症的孩子,只不过父母们之间很少会讨论孩子的尿床问题。所以您并不孤单,也没有过失,您所需要做的是正确积极地帮助孩子。
最后,每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天使,但不要让尿床这个问题像一片挥之不去的乌云遮盖了孩子童年本该有的灿烂阳光。如果您的孩子有尿床问题,您一定要正视它,正确的生活管理,饮食作息安排以及适当的激励机制会帮到您的孩子。而专科医生也会为您提供有用的帮助。
本文知识点:尿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