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疾病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大部分弱视如果及时通过治疗视力可以恢复正常,发现越早,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如不及时治疗则视力恢复差。对婴幼儿进行早期强化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弱视的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弱视的患病率和减轻弱视的程度。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时称为弱视(amblyopia),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
弱视的病因
儿童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在视觉系统发育的过程中,有一个对外界刺激特别敏感的阶段,称为敏感期,为0~12岁,其中0~3岁称之为关键期。若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象的机会和(或)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象与模糊物象之间发生竞争,就会导致弱视的发生。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斜视、屈光不正或屈光间质混浊。少数也可由先天性因素所致。
弱视的分类
1.斜视性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
3.屈光不正性弱视
4.废用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5.其他原因引起的弱视:如眼球震颤、急、难产发生的新生儿视网膜、黄斑、视路出血。
弱视的临床表现
1.视力和屈光异常
2.分读困难
3.眼球运动障碍
4.视功能损害
5.固视异常
弱视的检查
1.视力检查
2.屈光检查
3.固视性质检查
4.电生理检查
5.其他:包括拥挤现象、视野、暗适应、对比敏感度、色觉异常、立体视觉等视功能检查,外眼及眼底检查,单眼和双眼运动检查和视网膜对应检查。
弱视的诊断
目前我国诊断弱视仍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含0.8),或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或两行以上,即可考虑为弱视,还应该注意年龄因素,并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的下限。(各年龄阶段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限分别为:3岁以下儿童0.5,4到5岁为0.6,6岁至7岁为0.7。)若视力不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双眼相差不足两行,又未发现弱视危险因素,应密切观察。诊断弱视前一定要排除眼部器质性改变。
弱视的治疗
1.屈光矫正
2.眼部手术
3.遮盖疗法
4.压抑疗法
5.药物疗法
6.其他:后像疗法、红色滤光片法、光刷疗法、视刺激疗法、闪烁光疗法、氦氖激光疗法等也常被用于弱视的治疗。由于单一方法的疗效有效,因此多采用两种或三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呼吁各位家长也应加强意识,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楃敤浠涔堣嵂鍖椾含鏈濂界櫧鐧滈鍖婚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