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近视矫治60天轻松摘镜,忽悠

中科治白癜风疗效更显著 http://m.39.net/pf/a_4325725.html

眼见孩子小小年纪就近视,最着急的莫过于家长。

有商家利用这种心理,推出“60天轻松摘镜”的广告,治疗方式五花八门:雾视疗法、睫状肌运动法、视力训练……

看得家长都心动了。幸好,官方辟谣了!

近日,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其中指出:

第一,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和家长。

第二,不得冒用中医药名义或者假借中医药理论、技术,欺骗消费者。

记住这两点,就可以避开很多坑。

孩子得了近视,真的没法治好?

该通知中,之所以强调近视矫治不能用“降低度数”“治愈”等字眼,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不管在西医还是中医领域,真性近视都是不可逆的。

杨晓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与低视力科主任医师。

她指出:“真性近视的主要表现是眼轴拉长了。”

按照目前的医疗水平,无论用哪种非手术的技术,都无法让眼轴缩短,所以,近视度数也就不会降低。

用大白话来说,眼球一旦变形,就无法变回去了。

问专家:为什么有些孩子能恢复视力?

很多近视矫治机构,都会罗列很多矫治后视力恢复的成功个案。

杨晓医生:如果那些是真实个案,那孩子所患的应该是假性近视。

真性近视是眼球变形造成的,而假性近视,则是由于长期不科学用眼,睫状肌持续收缩、痉挛,导致暂时性的视力下降。

假性近视的孩子,只要通过休息,让睫状肌放松、消除痉挛,视力就会自动恢复。

另外,也不排除部分所谓的“成功案例”,只是商家偷换或模糊概念,编出来的一套看似正确的谎话。

孩子的近视,是真性还是假性的?要是真性近视,该怎么办?

杨晓医生:普通人难以判断,目前主医院进行散瞳验光等。

如果是真性近视,最近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创建的近视眼人工智能预测模型,可通过前后两次的检查结果,预测10年内近视进展的情况,且准确率达80%以上。这将有助于及时进行科学矫正和干预,避免罹患高度近视的风险。

过多的“视力训练”,可能使近视加深

近视矫正机构打出的矫治概念,听起来似乎都合情合理。但实际上,经不起深究。

杨晓医生指出:“目前没有循证医学的证据显示,可以通过某些仪器、所谓的‘视觉训练’治愈近视,或控制近视加深。”

医学上确实有通过视觉训练的物理治疗,针对的是弱视或双眼视异常的患者,并非用于近视防控。而像一些按摩仪,最多只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不能夸大为防治近视。

特别提醒,有些所谓的治疗仪、“视力训练”,需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这不仅会引起视疲劳,还可能加剧近视度数上升,不建议使用。

“在孩子近视加深最快的时期,选择这些治疗仪或其他视力训练,而不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视力矫正和近视防控,可能会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问专家:弱视都能矫正,近视怎么就不行?

有些近视矫治机构偷换概念,称他们的仪器已经帮助很多弱视儿童恢复视力。

杨晓医生:弱视和近视的发病机制不同,矫治方法也不一样。

矫正弱视,需要给予患儿丰富的视觉刺激,包括视近的、视远的,以促进其视觉发育。

矫正近视,则需要减少视近的刺激。频繁使用弱视治疗仪,会使眼轴拉长,近视度数加深。

这些近视矫正法,不靠谱

概念1:睫状肌运动法、3D脑视觉调睫仪、多视点多维立体法等

商家称,仪器会播出忽远忽近、忽大忽小的影像,“让观看者的睫状肌一张一弛,直至睫状肌恢复弹性,近视会立刻消除”。

事实上,收缩和放松睫状肌,针对的是调节灵活度不足的患者,对真性近视无效。

“如果想要预防近视,注意近距离用眼姿势、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更为经济有效。”杨晓医生说。

概念2:雾视疗法、双目合像法等

雾视法,就是让近视者戴凸透镜,即老花镜。当他们看远处时,景物如同在雾中,迫使他们更用力去看,进而调节视力。

双目合像法,就是通过仪器让双眼看不同的图像,模拟看远的效果。

但就如上所言,预防近视,不如在窗边远眺,增加白天的户外活动。

概念3:视力训练

商家推出的训练方法各式各样,如看几何变形的视频,要求透过特定镜片认图像、文字,等等。

杨晓医生说:“临床上,有一些针对视功能异常的训练,比如用反转拍训练调节不足,或者是用聚散球训练集合不足等。但这些训练不是用于治疗近视的。

“我们也非常谨慎,一定要明确有训练指征之后,才能进行。”

概念4:穴位敷贴、药物熏蒸、针灸按摩

杨晓表示,短期正确的穴位按摩以及热敷,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视疲劳,但不可能治愈真性近视。

本内容为《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有限公司所有,凡以转载、转摘、复制、翻译等方式使用该作品者,须征得本司同意。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zzbx/9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