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
眼镜党
健康中国巴渝行8月聚焦妇幼健康,今天,重庆市健康教育所联合华龙网邀请到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何俐莹来跟大家聊一聊近视防控的话题。
随着“小眼镜”越来越多,且呈低龄化趋势,近视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呵护孩子的眼睛,守护孩子的光明未来呢?专家来给您支招。
专家简介
何俐莹,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眼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眼科硕士研究生,现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小儿视网膜学组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早产儿分会眼科学组委员、中国儿童眼保健英才培育计划英才、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眼保健分会儿童眼保健专科建设与拓展学组成员、重庆医学会眼科分会小儿眼科组委员。
长期从事小儿眼科和儿童、孕产妇眼保健工作,在小儿眼科疾病及孕妇眼底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青少年近视防控、新生儿眼病、婴幼儿泪道疾病和儿童弱视的矫正。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省市级医学科研项目研究,在SCI、CSCD国家级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多篇英文、中文论文,参与书籍《儿童眼保健学》的撰写。
近视无有效治愈方法
定期检查视力是关键
近视是目前青少年比较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对于近视的诊断标准主要依靠两个方面:第一是裸眼视力,因为近视会造成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所以这是诊断近视比较重要的依据之一;第二是验光结果,这是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对于儿童验光,我们建议在散瞳状态下进行医学验光(使用睫状肌的麻痹剂将瞳孔散大以后再行视网膜检影验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去掉眼睛自身的调节功能,从而真实反映出眼睛的屈光状态:>-3.00D为低度近视,-3.00D~-6.00D(含-6.00D)为中度近视;-6.00D为高度近视。
据最新数据统计,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2.7%,居世界第一,中国近视患者高达6亿,近视发病率呈低龄化、重度化、发展快、程度深的发展趋势。
要知道,近视一旦发展形成后,目前没有有效治愈方法,并且多累及双眼,度数越高越要警惕,因为眼轴过长拉扯视网膜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白内障、青光眼等,严重者可导致视力丧失、工作能力丧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需要警惕的是,近视度数随儿童生长发育逐年增高,至18岁左右趋于稳定。18岁前把近视控制在-6.00D以内,可以降低74%的白内障风险、67%的青光眼风险、99%的黄斑病变风险、98%的视网膜脱离风险。这就是近视防控的意义!而定期检查视力是预防近视发生与发展的关键。
警惕五大认识误区
家长可要擦亮眼睛
近视防治常常是家长乐此不疲的话题,但事实上在大家对近视防控的认知中还存在不少误区。
误区一:近视可以治愈,18岁以后做激光手术可以彻底解决近视问题
解答:现有的治疗手段不能治愈近视,近视防控的目的是延缓近视的进展,而不是逆转近视!其中激光等手术也只是改善裸眼视力,但近视伴随的眼轴增长没有被改变,所以眼轴增长导致的眼部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等的风险并没有降低。
误区二:散瞳验光检查对儿童有害
解答:因为青少年的特殊性,为了获得准确的屈光度必须要行散瞳后医学验光,睫状肌麻痹剂局部点眼的副作用非常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非常低。
误区三:近视后戴眼镜会越戴越深
解答:儿童近视随着眼轴的增长而加深,眼轴和儿童身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儿童随着年龄发育近视度数本来就会增长,不是因为戴眼镜使近视度数加深。相反,若真性近视视力已经下降,不佩戴眼镜下生活学习近视度数反而会增加更快。
误区四:戴框架眼镜会使眼睛凸出变形
解答:由于近视进展伴随着眼轴的增长,眼轴的过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眼球前凸,而不是戴框架眼镜导致的眼球凸出;而眼睛变形是由于框架近视眼镜有缩小效应,别人通过眼镜看你的眼睛是缩小的,当你突然摘掉眼镜框时,就给人一种“眼球变形”的假象。
误区五:发现孩子斜眼看、眯眼看等情况的时候才需要检查视力
解答:当孩子出现以上情况的时候,可能视力已经有问题了。家长应树立积极的近视预防意识,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一次视力筛查。预防近视,从出生开始!
做好青少年近视防治
要牢记这五点
青少年近视防治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保护孩子视力,医院、社会和家庭教育缺一不可。
其中,呵护孩子视力一定要牢记三个金标准:一是眼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二是要建立屈光档案,定期体检视力,预防近视,从出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