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直播平台
识别小程序
观看微课视频
我们的工作中见到的每一位患者,几乎都会因为“视力不好”而进行咨询与就诊,但是这些患者不全是屈光不正造成的视力不好,很有可能是患上了各种眼病。我们作为视光师,也需要对一些常见的眼病有一些基本的了解。我们今天就对于白内障、青光眼、黄斑变性这三大眼病进行简要的介绍。
/1/
白内障
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混浊。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才归入白内障诊断范围。是第一位致盲眼病。
一、老年性白内障
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45岁以上的中年老人,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常双眼患病
1、临床表现
?视力减退:眼前阴影和渐进性无痛性视力减退;?屈光力增强:由于晶状体吸收水份后体积增加屈光力增强;?复视或多视:因晶状体纤维肿胀和断裂使屈光度不均一,可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虹视现象:因吸收水份,晶状体纤维肿胀注视灯光时可有虹视现象;?畏光和眩光:由于光线通过部分混浊的晶状体时产生散射,可出现畏光和眩光。
2、分类
?核性白内障: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常见于高度近视;
?后囊下白内障: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皮质性白内障:最常见。
3、治疗
植入人工晶体。
二、先天性白内障指出生前后就已存在或出生后逐渐发展的,由先天遗传或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晶状体浑浊。新生儿中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率约0.5%。治疗与预后
?绝大数先天性白内障是静止的,不影响视力,当有晶体混浊范围较大,对视力影响较大,需尽早行手术治疗,以防弱视。
?2岁以下的患儿在一期手术时通常不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要及时给患儿配戴眼镜和做弱视训练,以刺激患儿视力发育,否则,即使做了手术,视力也不会很好的恢复。一般术后三个月就可以进行屈光检查
?三岁以上的患儿通常在一期手术时已经植入人工晶状体,但患儿的视力也需要通过训练来刺激发育。并且,随着眼球的发育患儿的屈光会有变化,医院验光,定期更换眼镜。
?对于单眼的儿童白内障,如果术眼视力较差,医院做弱视训练,健眼还定期需配戴眼罩,以刺激患眼的视力发育。
?儿童白内障治疗是否成功,如果说手术占30%,那么术后的后续治疗的任务更为艰巨,占到70%。而这后续的治疗需要患儿的亲属投入极大的耐心和毅力。
/2/
青光眼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一、症状:
眼痛、头痛、视力下降、虹视、视野缺损、恶心呕吐。二、分类
1、闭角型
表现为眼痛眼胀,头痛恶心,视力减退,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混浊,前房浅,瞳孔大,对光反射迟缓,眼压显著增高,眼底视神经萎缩.视力无法矫正。2、开角型
常双眼,缓慢,表现为轻度眼胀,视力疲劳,头痛,视野进行性缩小,眼压增高,眼底见视盘生理凹陷扩大,视力/视野无法矫正。三、青光眼,与视光学有着紧密的联系
?中高度远视眼常具有眼轴短和前房浅的解剖结构,易发生青光眼,因此应该注意对40岁以上的中高度远视患者的青光眼筛查。?高度近视眼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患病率是正常人群的6~8倍。
?配戴角膜接触镜会影响青光眼药物控制眼压的效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准分子激光手术的禁忌症。
?青光眼患者严禁散瞳检查。四、治疗
降压药物/手术/激光
/3/
黄斑变性一、老年性黄斑变性
多在5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黄斑区出现退行变性,眼底出现玻璃膜疣、黄斑区色素紊乱,严重者黄斑区出血、水肿渗出并有瘢痕形成。是老年人致盲的最主要原因。
1、病因
与遗传、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紫外线、环境污染、吸烟、与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2、早期鉴别:
验光视力难以提升,视物呈不规则变形,视力急剧下降且伴有散光。
下图阿姆斯乐方格表,戴上眼镜进行单眼分别检查,如果检查时发现网格变的模糊、变形或颜色异常,必须到眼科进行眼底检查。
3、预防
?50岁以上有家族史的老人要定期检查;
?太阳光强烈时出门佩戴墨镜;
?多吃含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叶黄素的蔬菜水果和含不饱和酸的鱼类;
?预防高血压、高血脂。二、先天性黄斑变性
?为遗传造成,早期眼底完全正常,但中心视力已有明显下降。病变进展缓慢,但为对称性进行,30岁左右呈现典型改变,中心视力下降至0.1或更低。
?眼底检查:在病人述中心视力下降时,往往黄斑病变不显著,两者不成比例。
?早期表现为视力下降,且视力低下,多误诊为弱视,长期矫正得不到改善且视力出现下降。
撰稿、校对:白琰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欢迎分享给朋友或转发朋友圈
有关观点欢迎指正批评,敬请留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