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01
哮喘
哮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严重者不能平卧。哮指声响,喘指气息,临床上哮常兼喘。本病包括了西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本病发作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季及气温多变季节发作为主,年龄以1~6岁多见。95%的发病诱因为呼吸道感染,发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起病愈早遗传倾向愈明显。古代医籍对哮喘记载甚多,金元之前,多列入喘门,《丹溪心法·喘论》首先命名为“哮喘”。
02
辨证论治
一、寒性哮喘1、症状:咳嗽气喘,喉间有痰鸣音,痰多白末,形寒肢冷,鼻流清涕,面色淡白,恶寒无汗,舌淡红,苔白滑,脉浮滑。
2、处方
组成:麻黄20g,桂枝6g,白芍24g,细辛6g,半夏20g,五味子15g,甘草6g,生姜4片。
用法:擦洗法。将上药加水浓煎,取汁ml。待药汁温后擦洗后背,每次15分钟,每日3次。
功用: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组成:射干12g,麻黄8g,法半夏10g,细辛6g,款冬花10g,杏仁10g,五味子10g,苏子10g,生姜5片,炙甘草6g,紫菀10g,橘红10g。
用法:将上药放入有嘴壶中,加水煮沸,患者从壶嘴吸入蒸气。每日2-4次,每次15-20分钟。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雾吸时,可先在患者口鼻周围涂以凡士林,以防熏烫伤。
功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剂。
组成:射干12g,麻黄8g,法半夏、紫菀、款冬花、杏仁、五味子、苏子、橘红各10g,生姜5片,细辛、炙甘草各6g。
用法:熏蒸口鼻。将上药加水1ml,煮沸,取汁倒入保温瓶内,用蒸气熏口鼻。每次15-20分钟,每日1剂,熏3~4次。10日为1个疗程。
功用: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二、热性哮喘
1、症状:咳嗽哮喘,声高息涌,咳痰稠黄,喉间哮吼痰鸣,胸膈满闷,身热,面赤,口干,咽红,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处方
组成:麻黄15g,杏仁20g,生石青60g,甘草6g,苍耳子20g,辛夷15g,黄芩20g,白芍24g,夏枯草20g。
用法:擦洗法。将上药加水浓煎,取汁ml。待药汁温后擦洗后背,每次15分钟,每日3次。
功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组成:麻黄8g,杏仁10g,生石膏30g,苏子10g,白果10g,法半夏10g,黄芩12g,苇茎30g,桑皮10g,冬瓜仁30g,鱼腥草30g,浙贝母10g,瓜蒌30g,海浮石30g。
用法:将上药放入有嘴壶中,加水煮沸,患者从壶嘴吸入蒸气。每日2-4次,每次15-20分钟。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雾吸时,可先在患者口鼻周围涂凡士林,以防熏烫伤。
功用:清肺化痰平喘。
三、外寒内热
1、症状:恶寒发热,鼻塞喷嚏,流清涕,咳痰黏稠色黄,口渴引饮,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滑数。
2、处方
组成:细辛、牙皂各10g,王不留行6g,艾叶适量。
用法:上药共研末,分为3份,每日1份,分两次放入竹简中燃烟,患者吸烟。
功用:解表清里,定喘止咳。
四、肺实肾虚
1、症状:病程较长,哮喘持续不已,动则喘甚,面色欠华,小便清长,常伴咳嗽,喉中痰吼,舌淡苔薄腻,脉细弱。
2、处方
哮喘药浴方。
组成:白凤仙花草1株,延胡索15g,艾叶30g,苦杏仁30g,诃子20g,白果仁25g,川椒目15g。
用法:水煎熏洗肺俞穴、云门穴、中府穴,每日2-3次。
功用:泻肺补肾。
-END-
来源:侯江红、朱珊《小儿药浴法》
编辑:细辛妹
审核:虫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