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公号第24篇原创文章。
低龄孩子近视,是困扰家长心头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就已经成了“小四眼”,中学课堂里放眼望去,一片亮晶晶的眼镜片。考上重点大学而又不戴眼镜的同学,绝对是稀缺人群。
孩子近视了,应该怎么办?
本文从自己的经历入手,讨论孩子近视的应对之策。一家之言,批判接收,谢谢!
大熊近视了!
幼儿园毕业前夕,组织了孩子们体检,结果大熊被检查出两只眼睛的裸视为0.6/0.5,远远低于他这个年龄的正常水平。虎妈心里一紧,完蛋了!近视了!
体检结果上只注明了“疑似屈光不正,建议进一步检查”,但是虎妈很明确地知道,娃已经真性近视了,接下去的任务,是延缓近视度数加深的速度。
为什么虎妈这么肯定大熊已经是真性近视呢?
第一,虎爸虎妈都近视,遗传条件太差。
认识虎爸二十多年,他的近视度数,一直没有告诉虎妈,要么是他自己也不清楚,要么是度数太高他不好意思说。总之,他是高度近视,这一点确凿无疑。
第二,大熊爱看书,不喜欢运动,长时间近距离读写,是促成近视早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不是大人们时时纠正,大熊走在路上也会边走边看书,从小就是书虫一个,近视是迟早的事情。
第二个月,医院散瞳验光了。慢散,点三天眼药水,第四天一早去验光,左眼50度近视加50度散光,右眼50度近视。真性近视被确诊了。
那时,大熊只有6岁4个月,从此迈入近视一族。这步伐来得也太快了一点,虎妈心理准备不足,哭过好几次。大熊自己没心没肺,这辈子没有经历过5.2的视力,就不知道4.6意味着什么。
医生的建议是暂缓配镜。框架眼镜本身有误差,假设误差在25度左右,散瞳验光也有误差,假设误差在25度左右(散瞳验光以25度为单位递进,你见过有人验出度近视吗?),50度近视,没必要配框架眼镜,即使配镜,效果也未必好。
低龄孩子近视,莫被忽悠
1散瞳验光,是确定真性近视或假性近视的唯一科学手段,不要轻信电脑验光的结果。
散瞳的原理,是利用眼药水放松眼部肌肉,从而验出近视度数。电脑验光无法排除眼部肌肉对眼球的调节作用,因而度数并不准确。
成年人眼部肌肉发育成熟稳定,调节作用降低,近视度数也相对固定不变,因此可以使用电脑验光。儿童并不适合采用电脑验光。
验光是一项手艺活,收费低,耗时长,反复调试,因此,民营或商业性眼科机构,都不提供散瞳验光这项服务。
医院小儿眼科散瞳验光,整个眼科有好几位眼科医生看病人,却只有一位验光师,所以验光要排队,节假日要提前预约。大熊首次验光耗费半个小时,第二次耗费20分钟。
2
孩子已经确诊近视,之后的唯一目标就是延缓近视度数加深的速度,家长不要奢望当下有任何手段可以治愈近视或减轻度数。
这句话很残酷,击碎很多家长的梦想。
科学的表述是,近视不可逆。近视度数不可降低,只能加深。家长越早接受这一科学结论,才能越早采用科学手段延缓孩子未来高度近视的可能性。
近视的病理学表现是眼轴增长(超过了正常范围),这导致了成像在视网膜前。没有任何手段能够把已经过快增长的眼轴压缩回去或者让眼轴不再增长,尤其是处在生长发育的儿童,随着儿童身高增长,眼轴增长是必然的生理现象。
有些家长也许尝试过中医耳豆、吃中药、针灸按摩、眼球操等等手段。这些,虎妈小时候都经历过,虎妈的父母对自己的宝贝女儿也是呕心沥血!只可惜,全部失败,所以,轮到大熊的时候,虎妈对这些手段碰都不碰,不花冤枉钱,不耽误时机。
针灸按摩和眼球操,号称“虽然不能改变眼轴,但是通过训练眼部肌肉,能够有效提高裸视”。的确,虎妈身边有些孩子,通过这些手段,裸视维持在了5.0之上。
这些手段的问题在于,持续治疗才会有结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基本无效。
假设每天持续投入治疗20-30分钟,如果家长不能在家为孩子做这些的话,以北京的交通状况,孩子治疗眼睛期间,就别想干别的了!小学生每天放学之后,总共才有多少自由时间?全花在治疗眼睛上面,这个时间成本太高昂,中学生更加不现实。
3
近视度数过低,未必需要配框架眼镜。
更准确的表达是,像大熊这样50度的近视,配不配框架眼镜,估计近视度数加深的速度是一样的,既然如此,配框架眼镜,就是徒劳无功。
低度数不能配框架眼镜,难道就只能干瞪眼等着度数一步步加深然后再配框架眼镜吗?无能为力的感觉真糟糕。
从50度到/度,花了两年
医院的医生,建议50度近视的大熊,采用滴阿托品的方法来调节眼部肌肉,达到延缓近视度数加深的目的。
目前国内市场里只能买到1%浓度的阿托品,即散瞳用阿托品。医生说,国外医学刊物上有文章论证,0.01%阿托品能够有效延缓儿童近视的进程,可是国内买不到。
慢散过后,需要三周才能恢复视力。
一个月以后,医生让大熊每隔3天,双眼各滴1滴阿托品眼药水,2周后复查,裸视0.9/0.9。
每5天双眼各1滴,3周后复查,裸视0.9/0.9。
每1周双眼各1滴,2个月后复查,裸视1.0/1.2。
每8天双眼各1滴,2个月后复查,裸视1.0/1.2。
阿托品滴眼之后,近距离读写会出现短暂的模糊头晕现象。这时医生建议大熊配一付远视镜片用于近距离读写。
这一次不需要慢散滴三天眼药水了,医生在验光单上注明“看近用”,大熊直接进了隔壁验光室。验光师配了左眼度远视+50度散光、右眼度远视的镜片,拿着验光单,选好眼镜架,大熊配了至今唯一的框架眼镜,只不过,他是近视,这是远视镜片。
此后,阿托品滴眼睛的频率被逐渐拉长到每10天、每2周、每3周、每4周双眼各1滴。我们定期复查。
第一次散瞳过后12个月,大熊的裸视维持在1.0/1.0。这中间有过反复,最差也就是裸视0.7/0.8。慢慢地,这种方法似乎并不奏效了,大熊需要新的治疗方案。
第一次散瞳过后24个月,大熊已经8岁6个月了,裸视0.5/0.5,第二次正式散瞳,采取了快散,恢复只需要一天。
大熊左眼度近视+50度散光,右眼度近视+50度散光。
虎妈很奇怪,右眼的50度散光,哪里跑出来的?
如果还留在医院,医生唯一的建议,就是佩戴框架眼镜。虎妈决定尝试OK镜。
OK镜戴了一年半
近视度数在度以上,多数情况下,医院都会建议近视小学生佩戴框架眼镜。配框架眼镜的目的,在于提高裸视,减轻眼部肌肉调节的紧张状态,从而延缓近视度数的加深。
戴框架眼镜的弊端在于:
第一,孩子的运动受限制。
大熊一直在打棒球,带着框架眼镜,万一被棒球砸中眼镜,引起的后果不堪设想。
学校每周一次游泳课,带着框架眼镜怎么下水?难道配带度数的游泳镜?万一孩子脚下一滑跌倒在游泳池边呢(大熊有个近视的同学,就是游泳课磕破了头缝了两针)?
第二,戴框架眼镜,近视度数增长的速度快于戴OK镜的情况。
虎妈身边的小学生,凡是带框架眼镜的,近视度数每年增长至少50度。虎妈自己初二开始戴框架眼镜,高中毕业时五年期间增长到度近视。
为了大熊的近视度数增长不要那么快,虎妈接受了朋友的推荐,带他去配OK镜(角膜塑形镜)。
OK镜的基本原理,就是压角膜,改变角膜的曲度,从而使得成像落在视网膜上,达到裸视正常的目的。但是,它依然不能改变眼轴长度,也不能降低已有的近视度数。
框架眼镜的弊端,全是OK镜的优势:
第一,晚上戴白天摘掉,不妨碍运动。
第二,近视度数增长慢。
很多医院附属配镜中心,也提供OK镜服务。我们听了朋友的推荐,选了一家商业机构。既然不同机构提供的产品是一样的,那么价格和服务质量就很关键了。
年9月23日,周三,大熊请了一天假,去配OK镜。
整个配镜中心,只有他一个顾客,所有的检查项目都无需排队。
他度数低,有现货,护士还得教会虎妈怎么洗镜片怎么摘戴镜片。我们从早上9点呆到下午3点才出来,午饭一个小时,累就一个字!
回家后才知道,刚开始戴OK镜,更累!
大熊一贯慢吞吞,可是戴OK镜时,明明睁大的眼睛,他闭眼的速度远远超过虎妈戴镜片的速度。最长纪录是一只镜片戴了一个小时,反复洗了10次,大人孩子都想哭。
请教了很多朋友,虎妈摸索出快速戴OK镜的窍门:(这是右撇子版本)
1.保持右手食指的干燥,一定不要湿,用纸巾擦干。
2.镜片放在右手食指顶端靠近大拇指方向,不要放在食指顶端的中间位置,因为戴镜片是“扣”在眼睛上,如果镜片放在中间位置,“扣”的时候很可能掉地上。
3.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不要害怕不要闭眼睛,这个得慢慢来,毕竟眼前有异物赶快闭眼睛,这是本能。
半年以后,虎妈就可以10秒钟摘戴镜片了,ohyah!
戴镜一年后,去年暑假,我们出国玩,大熊整整四周没有戴ok镜也没有戴框架眼镜,从机场直奔机构,双眼裸视都是0.8,戴75度/75度镜片,双眼矫正视力1.0/1.2
我们选择的机构,每半年可以免费全面复查一次。昨天(年1月2日),大熊第三次去复查了。
一堆检查做下来,关键指标是:一年半以来,他的眼轴增长了0.15mm/0.18mm(考虑到他身高增长了10cm,这个数值可以接受,眼轴增长并不一定等于近视度数增长)。
目前他戴2天休1天,摘掉OK镜后26小时,裸视是1.2/1.2。
OK镜的弊端
1直接接触角膜,对角膜有伤害,容易加剧干眼症。
由于OK镜是睡觉时候戴,眼睛不接触空气,从致病因素来考虑,OK镜比普通隐形眼镜更安全。
但是,OK镜质地硬,在压角膜的同时,也许会对角膜有伤害,框架眼睛就完全没有这方面问题。
OK镜的透气性再好,也会对角膜有些许影响,医生建议我们,单次戴OK镜最好不要超过9个小时。
虎妈是这样考虑的:OK镜对角膜的伤害,绝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总有一个发展的进程,所以家长平时要多白癜风诚信医疗北京白癜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