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在第23个全国爱眼日到来之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少年近视等低视力防控工作,并邀请专家就刚刚印发的《近视防治指南》《斜视诊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进行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在年开始在部分城市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重点加强不同年龄段学生视力监测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于今年扩大监测范围,开展专项调查,为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发布会现场
据悉,由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织专家编写的《近视防治指南》《弱视诊治指南》和《斜视诊治指南》已正式印发,以指导医疗机构和眼科医务人员提高服务能力,引导学生和家长树立正确的用眼意识。
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首都医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表示,我国的近视患病年龄越来越早、人数越来越多、度数越来越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近距离用眼负荷的增加。同时,户外活动时间与近视的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是近视的一种保护因素。减少近距离用眼负荷、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近视防治指南》特别强调的两点,提倡在学龄前就开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鼓励每天增加户外活动1小时。《弱视诊治指南》特别强调
3岁~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为0.7。王宁利指出,儿童视力到7岁以后才可能达到1.0,不能用1.0的视力去诊断7岁以下儿童是否患有弱视,否则可能会引起弱视的过度治疗趋势。斜视和弱视具有关联性,斜视的儿童也会发生弱视,弱视如果单眼控制不好也会发生斜视;斜视除影响美观之外,还会严重损害双眼视功能,《斜视诊治指南》对斜视的相关检查、诊断、治疗进行了规范。
针对公众对近视激光矫正术存在困惑和疑虑,医院眼科教授龙琴表示,近视矫正手术需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建议年龄在18周岁以上、近视度数完全稳定2年以上的人群选择。“近视激光矫正术是一项成熟的手术,公众对其安全性不必过于担心,但‘手术后就不是近视’的错误观点需要扭转。”龙琴表示,近视矫正术实现了给眼睛摘掉眼镜的目的,但相当于给角膜戴上了眼镜,“低中度近视术后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术前为高度近视,术后仍不能进行剧烈运动,并需定期检查眼底,防止高度近视并发症的发生”。
来源:健康报
附:保护视力进行时!近视防治有了国家指南在6月6日全国爱眼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6月4日上午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保护视力相关科普知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介绍了“科学防控近视,关爱孩子眼健康”的基本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有关提问。
焦雅辉介绍,近年来,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趋势明显,已成为重大社会公共卫生问题。自年开始,“全国爱眼日”的主题都聚焦于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前两年的主题分别为“呵护眼睛,从小做起”、“‘目’浴阳光,预防近视”,意在强调养成爱眼习惯、坚持适度户外活动和科学防控近视这三个重点环节,通过开展爱眼护眼活动、加强科普知识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儿童青少年视力保护“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北京中医医院治疗白癜风用什么方法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