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是我国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就更重要了。在我省,有这样一群科研人员,他们用十多年的时间进行不断研究、对出生缺陷预防的二十多项技术进行整合与创新,用一套标准、用实际行动成为健康宝宝、幸福家庭的“守护神”。让我们一起去认识浙江大医院研究团队,去了解这项造福百姓的科技成果。
20世纪以来,伴随着全球化的愈演愈烈,产品竞争、品牌竞争依次迭起;进入21世纪,标准竞争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成为国家之间博弈的重要手段。
十八大以来,我国将标准化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年在北京召开第39届国际标准化组织大会,习总书记为大会致贺信强调: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
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在浙江更加突显。
早在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便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加强标准化工作、实施标准化战略,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取得实效。
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标准化+行动”,制定实施“浙江标准”体系规划;同年10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车俊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以标准化战略推动发展迈上新台阶》。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标准化建设路径,以标准化推动治理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变,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同年12月,浙江获国务院批准率先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由省长袁家军担任浙江省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年6月,“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深入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被写入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成为引领浙江未来五年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年9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合作协议,在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建立金砖国家标准化研究中心,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提高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目前,我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标准推进机制、重要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立《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规范》就是我省标准建设成效的鲜活例证。
出生缺陷世界性难题
加强干预势在必行
出生缺陷是指孩子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的异常。它不但严重危害儿童生存和生活质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是我国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道难题。
目前我国每年有近90万出生缺陷儿发生,发生率高达5.6%,每分钟就有近两名缺陷儿出生。出生缺陷成为婴儿死亡第二大原因,治疗费用高达数百亿元。我省是出生缺陷高发省份,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就显得更为重要。
浙江标准“三级预防”
儿童健康多重保护
近十年来,浙江大医院率先行动,由该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儿健康临床标准与规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浙江大学求是教授舒强领衔的团队开展了系列研究,克服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策略缺乏统一的标准及流程,缺乏信息和技术不对称;缺乏疾病干预及样本和资料库管理一体化模式等弊端。
舒强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标准+互联网+集群”整合技术,根据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省卫生计生委立项文件精神,起草了《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规范》省地方标准,开展了出生缺陷综合预防标准的立项、编制、执行及监督评估研究工作。
标准建立了从婚前到出生的出生缺陷干预资源创新整合研究及推广应用体系,以标准的形式吸纳相关政策文件精神,使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规范在各个环节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对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提出了流程化、标准化要求。
标准中形成了三级预防体系,就像是三道屏障,保护着我省儿童健康。
一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婚前、孕前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二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减少出生缺陷儿出生。
三级预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娩期间指导和出生后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避免或减轻致残,减少死亡率。
该标准的创新性与先进性,为我国出生缺陷防治与国际接轨做出了杰出贡献,标准于年12月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填补了我省妇幼卫生领域无标准的空白,成为我国第一个针对出生缺陷干预的地方标准。标准中的主要技术指标,在国内、国际率先取得突破,创新性的提出《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规范》标准项目以及其规定的10项主要技术指标及管理要求的相关标准;主要效益指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些都为儿童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该标准草案在示范区实施,13个试点的婴儿死亡率由2.‰降至1.61‰,出生缺陷发生率由实施前的68.3/万降至实施后的44.5/万,下降了23.8个万分点,降幅显著高于全国、全省水平。
如今,浙江大医院已正式获批成为国家级“出生缺陷诊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组建起国内第一个遗传出生缺陷国际联合实验室以及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地,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全国第一。率先研发先心病等高发出生缺陷“互联网+”防治技术,创建新生儿复杂先心“一体化救治”模式,提高了先心病诊治率及生存率。
舒强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科技成果奖、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医卫科技奖一等奖,并被国务院妇儿工委等8部门采纳并好评,间接经济效益高达41亿人民币。
多部门配合发力
生动实践遍浙江
一项好的成果不应只止步于获奖,一部好的标准更要注重于实践。为了让这项惠及百姓的标准在浙江大地生根、发芽,在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的同时,一个在全省范围内的宣传培训、专项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
一场场专题培训都能见到标准起草者舒强教授和他的团队的身影,他们不断的与广大从事出生缺陷防治工作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开展标准解读和交流。解读出生缺陷标准化综合预防实施过程中宣教、筛查、诊治、随访、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直观、形象地宣传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规范的标准化实施路径,以标准化流程图的形式对出生缺陷预防路径、流程进行明确的规范;从技术、管理及工作等层面为出生缺陷综合预防提供统一的、系统化的技术指导。
经过专题培训、宣传贯彻、自我评估阶段之后,今年3月以来,在省质监局、省卫生计生委领导下,以舒强院长为组长的专项检查技术指导组,对宁波奉化、湖州安吉、金华义乌、衢州江山等地进行了现场督查评估工作。第一站选在了湖州市安吉县。
浙江大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介绍,标准是从年开始实施的,实施了以后,我们经过推广应用,我们发现在这个标准示范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有明显的下降。婴幼儿的死亡率也有明显的下降。我们这次绩效的评估来到安吉县妇幼保健院,也是因为安吉县是习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也是国内首个农村党建标准,全国首个美丽乡村标准的示范县,所以我们觉得到这里非常有意义。
在现场,评估组主要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评估分析,普查自年12月《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规范》发布以来,该县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机构对标准执行情况,以县为单位,对该标准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流通、干预技术、结果评价、后续处理等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与此同时,针对标准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安吉县卫计局副局长介绍,自去年7月以来,通过各方努力,安吉县妇幼保健健康状况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幼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都得到了显著下降。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达到安吉县出生缺陷综合预防标准化,提高安全县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安吉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安吉的督查评估工作刚完成,检查组便又转战奉化。通过两年多来实施,奉化的标准化推进工作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奉化区卫计局局长介绍,我们奉化区政府在十三五规划和各个部门的目标考核都把这项工作列入进去,实施重大卫生公共妇幼惠民项目,形成了我们全区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防控机制,特别是婚育中心、妇幼保健院以及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使用了出生缺陷综合预防规范实施流程图和出生缺陷预防实施情况评价登记表。这两年来我们奉化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和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都得到了明显的下降。
接下来,将有更多的县(市、区)陆续接受督查评估与指导,检查组的工作将更加繁重。但相关主管部门表示,虽然任务艰巨,但意义却是非凡的。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处处长介绍,这些年来,我们浙江省高度重视标准化的实施问题,特别是我们去年承担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以来,我们在推动标准实施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有益的探索。所以我们想标准不能仅仅挂在墙上,锁在柜子里,更重要的就是标准要它通过实施真正体现标准的一些作用。所以我们这些年来,广泛的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聚焦老百姓甲氧沙林是不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北京中科医院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