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多数人,睁开眼睛,就能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人们常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觉是人类的高等感觉,它不仅是单纯的观看,还包括有远近、立体、浓淡、色彩等很多复杂功能。
丁妈友情提醒,这篇文章比较长,前面主要讲关于宝宝视力发育的专业干货,如果很着急的,可以直接拖到后半部分看建议哦。
咦?我们到底是怎样看到的?我们的视觉系统,和相机的成像原理非常相似。
外界物体折射光线,光线经过眼球,照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相当于相机中的「底片」,在那里形成一个物象,视网膜上的视神经把「底片」物象的电信号传到大脑视皮层,我们就「看」到了这个世界。
宝宝多大就能「看」到了?对存在视力的人来说,超过80%的外界信息需要通过「看」来获得。
视觉如此重要,却是诸多感觉中最晚发育成熟的一种。这个对于探索世界如此重要的感官系统,是如何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呢?
1.宝宝出生前
先来看看宝宝在肚子里时,眼睛发育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它能让我们大概看到答案的轮廓。
孕3~4周
在胚胎只有一颗豆子那么大时候,「眼」的雏形,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孕8周左右
这时候,眼睛构造刚刚形成,眼睛功能开始发育,但宝宝的上下眼睑还没有分开。
孕27周左右
这个时候,宝宝开始出现张眼和眨眼的动作,但大部分时间里,宝宝都闭着眼睛漂浮在羊水里。
而到了第6个月末时,胎儿就已经能对光有反应了。
他们的瞳孔可以根据光线的强弱放大缩小,保护眼睛不受强光伤害。
有的准爸妈可能要说了:既然可以「看到」光了,那么,让人心心念念的「视觉胎教」是不是就可以开始了呢?
且不说「光线胎教」是不是科学有效。胎儿这个时候仅仅是只能「看到」外界的强光。而「视觉胎教」的光,就像拿着手电筒贴着手背照射,然后在手心处看到的红光一样。
宝宝在这个阶段,视力其实还是模糊一片的,并不能准确区分外界事物的形态和颜色,所以,「视觉胎教」似乎无处发力呢。
2.宝宝出生后
视觉系统的发育完善是贯穿着整个胎儿期和婴儿期的,因此,在宝宝出生后,也有几个关键的时间点。
出生2个月
这时候,宝宝能够毫不费劲地注视距离他/她眼前较近的事物——比如30~40厘米范围内。
出生3个月
到了这时候,宝宝已经能够追视移动中的物体、目光和小脑袋随着移动的物体动了。
出生5个月
从这时候开始,宝宝看东西已经具备「深度知觉」,对「高度」有了意识,在高处,比如床边的时候会害怕了。
而且,到了这时候,宝宝已经能够很好地分辨颜色了。
宝宝们其实更喜欢看的是……1.人脸
刚出生的小婴儿们,其实也是「看脸」一族,相比其他物体,小宝贝们对人脸会有更大的兴趣。
嘿嘿嘿,尽管他们这时候能看到的是……一张张打了轻微马赛克的脸。
2.近处的物体
刚刚出生的婴儿,其实就是个「近视眼」,视野比较狭窄,能看到和看清的东西不多。
由于习惯了子宫内的环境和视野距离,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常常只能够看到眼前30~40cm距离内的东西。
3.高的色彩饱和度
你可能并不知道这个真相:0~4个月的宝宝,差不多还是只能辨别黑白两色的「色盲」。
而4个月后,宝宝的视觉系统迅速发育完善,渐渐能够分辨更多的颜色了,并且偏爱饱和度较高的红、黄、蓝、绿等基本色。
这些颜色即使对生活在黑白世界里的小宝宝而言,也是「黑色」,而不是过渡的「灰色」,更能够引起宝宝的注意。
促进宝宝的视觉发育,爸妈能做啥?不可否认,一双敏感锐利的眼睛,是宝宝们感受世界认识世界的利器。
爸妈作为宝贝的第一任老师,在宝贝的视觉发育上,可以有哪些「助攻」招式呢?
1.利用对光的感受,建立胎儿的规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