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患者预后差,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少,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应用或可具有一定的价值,但获益证据尚不明确。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哈尔滨医院心内科杨树森教授对IABP相关证据进行汇总,阐述了IABP在心脏重症患者辅助支持时的是与非。
一、IABP适用范围及临床获益1.适用范围
IABP的植入可使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心排量增加,左室射血阻力和舒张末压下降。其可以为伴以下疾病/手术的患者进行辅助支持:①心源性休克,②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机械性并发症,③高危心脏手术,④高危外科手术,⑤心肌梗死(MI)后心绞痛或药物无效的顽固性心绞痛,⑥缺血引起的顽固性心律失常,⑦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提供搏动性血流。
胸外心脏按压时仍可利用IABP辅助循环。但符合以下任一情况者禁忌使用IABP:①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②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窦瘤,③外周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④心脏停搏、心室纤颤,⑤禁忌使用肝素或抗凝药物,⑥持续性心动过速(次/分)。
2.临床获益
IABP在心脏泵衰竭治疗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尽早利用IABP进行辅助支持或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IABP的使用可以增加主动脉窦舒张期压力及血流,冠脉灌注压及20%血流,冠状动脉侧支循环血量,心肌供氧,30%肾血流及全身组织灌注;降低外周阻力,全身性血流与血压上升。
虽然IABP可促进缺血心肌恢复,增加心肌血供,但其为有创操作,可能存在动脉损伤、出血、卒中、局部和系统感染及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应用时应注意患者的选择。
二、IABP的疗效早期研究显示,溶栓加IABP可改善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包括院内死亡率、30天死亡率、12个月死亡率。
荟萃分析显示,在早期药物溶栓时代,IABP治疗组明显好于无IABP组。但是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代,IABP的优势不复存在,IABP支持组并不优于非IABP组。
BCIS-1研究的早期结果显示,出院时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术后6个月死亡率,在IABP组与非IABP组无显著差异。随访5年后的结果提示高风险PCI患者接受IABP支持有益。研究结果表明,PCI之前预先植入IABP,可以降低远期死亡风险大34%。
SHOCKⅡ研究结果发现,心源性休克患者IABP支持是安全的,并发症少。但是,对于AMI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早期血运重建,IABP支持并不能减少30天的死亡率。为此,指南降低了IABP在这类患者应用时的推荐级别。但该研究存在很多缺陷:①入选患者病情较轻,血压和左室射血分数较高,②80%的患者未接受血流动力学辅助支持,且筛选过程中剔除了许多需要植入IABP的患者。
三、IABP的植入时机早在年,就有人提出IABP辅助支持与时机相关,那么其疗效到底是否与时机相关性呢?
研究显示,在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介入术前使用IABP较不用或术后使用IABP,可显著减少室颤、心脏骤停及其它术中并发症的发生。
涉及例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单中心研究也显示,术前植入IABP组的死亡率低于术后植入IABP组。此外,术前植入IABP时,急性搭桥和MACCE的发生率更低,脑血管事件、出血、急性肾衰等其它终点事件两组无差别。
CRISP-AMI亚组研究显示,除了IABP植入时机,IABP还可能在大面积心肌梗死和持续心肌缺血的患者中的STEMI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亚组患者获益更多。
最后,杨树森教授指出,虽然IABP相关研究尚存争议,但作为成熟、有效的心脏辅助装置,其在心源性休克等患者治疗时仍有重要地位。由于IABP的作用依赖于心搏出量,对于心搏出量过低的患者增压效果并不明显,应用时应慎重。此外,IABP的疗效还可能与植入时机等相关,尚需设计大型临床试验验证。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郭雪梅┆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