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与邓颖超的特殊爱情他们无儿无女背后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有什么 http://www.zgbdf.net/baidianfengbaojian/jiaolvheng/m/8105.html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这段曾被八零九零背诵过的文字出自语文课本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而这里的总理正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周恩来生于年,这一年,正是中国戊戌变法这年。宿命一般地,周恩来一生都在经受各种“变”,他出生仅仅十多年后,清朝覆灭,中国走进民国……

动荡中一路走来的周恩来,却始终不改革命初心,同初心一样不改的还有他的爱情,和他对爱情的态度。

第一次读到周总理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是在大学图书馆里,那年,我17岁,也因为他和妻子的爱情,我对俗世的男女情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也因为图书馆读到了描写他们真挚革命爱情的缘故,我才终于明白了周总理一生无儿无女的背后真相。今天,我把他们的爱情和他们无儿无女的背后真相用讲述的方式说给读者听——

周恩来和邓颖超相识于年,当时正值五四爱国运动时期,期间的两人都在天津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因为邓颖超比周恩来小6岁的缘故,当时的周恩来已21岁,可邓颖超还只有15岁。

所以,最初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并未擦出火花,周恩来当时与觉悟社的另一位名叫张若名的19岁女子走得更近。

但后来,因为张若名在革命中受不了挫折退缩的缘故,周恩来与她慢慢走远了。周恩来和第一个女友的分手,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革命志向不一致,而他与邓颖超后来的结合恰恰也是因为志同道合。

而两人第一次开始有实质性交往,就是从一封信开始的。当时的周恩来正在巴黎勤工俭学,而邓颖超则在国内一所师大附小做教员。虽然此前,周恩来与邓颖超有过一些工作上的合作,但当邓颖超收到周恩来的信件时,她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诧异的。

最初两人鸿雁往来,却也只聊革命,聊战争,聊自由,期间,他们通过多封信。每一封信,都是一场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共鸣。

年,在两人结识4年后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上面印有革命家李卜克内西和罗莎卢森堡的画像。背面,是周恩来刚俊挺健的笔迹:“希望我们将来,也像他们两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邓颖超知道,这是属于革命者的非比寻常的表白方式,而这“一起上断头台”更多的是革命者之间的爱的誓言。

通过这封信,邓颖超明白了周恩来的深情。说实话,当时的邓颖超对周恩来的追求很有些诧异,这自然是因为:她觉得自己长相非常一般,与被称作民国四大美男之一的周恩来有差距。

邓颖超后来说:“我知他那时有一个女朋友,长得比我漂亮。所以我根本没往那方面想。”

但爱情从来不是外在条件决定的,尤其对周恩来这样注重内在、精神层面的男子,在周恩来的心目中,选择伴侣和选择革命是一样的,二者需要完美融合,而邓颖超恰是这样一位可以作为革命终身伴侣的存在。

那么,周恩来为什么会觉得邓颖超是这样一位存在呢,答案自然和邓颖超当时在革命事业中的种种作为有关。

邓颖超15岁便同周恩来等成为了天津学生运动的领导者,这样的作为在当时绝称得上是青年才俊的有魄力之举。

此外,她还与刘清扬等组织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并参与组织了天津各界联合会、组建了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年,也就是与周恩来正式确定恋爱关系的这年,年仅19岁的她还参与组织女权运动同盟会直隶支部。

在革命事业上,邓颖超和周恩来一样不怕苦累、不怕艰险、不惧死亡,这样的她还和周恩来一样有一颗一心为国为民的心,不得不说,这样的女子,在当时和现在的年代都是极其罕见的豪杰一般的女性。

这样的邓颖超,在一心革命一心救国的周恩来眼里,自然是极其特殊的存在了,两人之因为书信日久生情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周恩来和邓颖超确定恋爱关系后不久,两人便决心走进婚姻殿堂。那个年代的婚姻很简单,不需要婚纱、戒指、房子车子,就是你情我愿后向上级请示后,彼此商量在哪里结婚就行了。

很有意思的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决心结婚时,两人已经5年未见了。两人当时商定的结婚地点是周恩来工作的广州,为了这场结婚仪式,邓颖超于年8月7日从上海赶到了广州。可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已五年没见她的周恩来当天竟没有前来码头迎接自己。

而周恩来派来接邓颖超的人,竟也没能接到她。

换做普通男女,遇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会非常生气,甚至有可能会掉头走掉,当时邓颖超也生气,但因为她自己也是革命者的缘故,所以她的第一反应是周恩来在忙,所以没法来接她。后来,邓颖超便自己找到了约定的地点。

他们当时的新房布置得十分简单,与周恩来结婚60多年后,邓颖超曾在回忆他们当时的新房时说:“整个房间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双人木床,一个玻璃门衣橱,一个藤制书架,一张书桌,几把藤椅,还有一个衣架和一个脸盆。”

新婚仅仅两个月后,邓颖超就怀孕了,可当时正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忙于东征去了汕头,邓颖超则留在广州工作。这一年,邓颖超年21岁,而周恩来则年已27岁。

同多数怀孕的女子一样,邓颖超初怀孕时妊娠反应很强烈,她后来在回忆中说:“那阵儿我上班总恶心呕吐,刚结婚也不知为什么,医院检查,结果医生说是怀孕了。”

妊娠反应极其大的情况下还要坚持工作,这对邓颖超来说显然不那么容易。况且当时周恩来不在身边,而母亲也不在当地。思来想去后,邓颖超便为了更好地参与革命事业而私自将孩子打掉了。

当时的邓颖超毕竟年轻,所以她并未把打胎当成太大的事,她只在街上买了些打胎药就悄悄吃下去了。

周恩来知道事情真相后非常生气,他大声指责邓颖超把生孩子和革命工作对立起来的行为是形而上学,他也气恼邓颖超随意扼杀生命且伤害自己的身体。

但看到妻子的身体因为打胎受伤害后,周恩来还是迅速调整了情绪转而询问起她的身体状况来。后来,他还想办法为堕胎后的妻子进行了调养。

有了这一次后,第二次怀孕时,邓颖超就不敢私自做主做什么了。邓颖超第二次怀孕是在年,而预产期则是在年3月。

这一次,周恩来因为忙于领导革命的缘故又不在身边,邓颖超的身边只有母亲一人照顾。此时的中国正值国共合作失败时,而邓颖超生产的当日,正是周总理在上海领导工人进行第三次武装起义成功的日子。

因为当时的革命形势极其严峻,邓颖超医院,无数次为躲避危险挪来挪去后,邓医院。

医院条件有限,加之胎儿过大,邓颖超在生产时遭遇了难产。最后,医院的医生便只好用产钳去夹孩子,因为操作过程中导致胎儿头颅受到伤害,周恩来与邓颖超那个重达10斤的儿子一出生便夭折了。

更为凄惨的是,因为生产时子宫受损严重,医生告诉邓颖超:她这一辈子将不可能再怀孕生子了。而这一年,邓颖超才刚刚23岁。

这次生产后,承受丧子之痛的邓颖超身体一直虚弱,这医院静养,可因为汪精卫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通缉名单里的邓颖医院。

这次分别后两人再重逢时,不知真相的周恩来见到妻子便激动地问:“孩子生了,是男孩女子?”邓颖超看着一脸兴奋的周恩来低头道:“男孩”,周恩来听完后更加激动地说:“我有儿子了,他寄养在谁家,我给他买了玩具。”说完,他迅速从包里拿出一个拨浪鼓,可接下来他听到的却是妻子那句“孩子夭折了”。

听到这句话的那一刻,周恩来整个人都像被定住了一样,良久他才像从梦里惊醒一般地坐在床头抱住他给儿子买的肚兜痛哭起来。

这以后,周恩来与邓颖超再未有过孩子。但这些却并不影响他们两人之间的恩爱,婚后的每一天里,两人都始终并排站立着,他们在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也互相激励、互相关爱着彼此。

真正伟大的爱情都是互相成就的,在这段互相成就的爱情里,两人的感情也一天比一天深厚。在婚后的几十年里,两人只要分开便和热恋时期一样频繁书信,不管多忙,周恩来也会记得给妻子写信。

而这些信件的字里行间流出的除了关爱和勉励,也有一些让今世人为之动容的情话,比如两人心里的这段对白,最初时周恩来在信里调侃邓颖超说“你的信太过官方,都不说想我。”邓颖超听后回道:“周总理是大忙人,哪有时间来想我。”周恩来收回信后继续接道:“闲人怎么知道,忙人多想闲人。望你珍摄,吻你万千。”邓颖超收到这封情意绵绵的回信后写到:“恩来,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而周恩来给邓颖超情书里的那句:“我这一生都是坚定不移的唯物主义者,唯你,我希望有来生。”更是曾让无数人艳羡他们的美好爱情。

但情话,从来只是周恩来和邓颖超情书的小部分,与今世情书不同的是,当时他们的情书里写就的更多的都是互相激励和互相成就的话语。

年,也就是民国36年中秋节来临之际,因革命工作再次天各一方的周恩来望月怀人,他随即提笔给邓颖超写了一封情书,这封情书和他们多数情书一样:字里行间渗透的,都并非拘泥于小情小爱的种种,他们信里满满都是他们对人民、对国家的无私大爱的爱。

在这封信里,当时很思念妻子的周恩还很欣慰地接受了邓颖超的提议:支持妻子再多在农民中锻炼半年。周恩来的这种鼓励无异于再说:“我很想你,但是我更希望你多在农民群众中锻炼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这种鼓励,便是舍弃小我去成就大我的表现。这样的革命浪漫,也只有那个年代才会有。

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生无儿无女,这是革命所致,也是动荡所致,好在,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盛世,这样遗憾的故事将不再上演。

好在,一生无儿无女却极其喜欢孩子的周恩来和邓颖超后来抚养了很多革命后代,他们一直将这些孩子视若己出。

其中,烈士李硕勋的儿子李鹏,蔡和森的孩子蔡博,钱壮飞的孩子钱江、钱一平还有叶挺的儿子叶正大,都是周总理和邓颖超在战乱流离之中找寻到并给予过抚养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之中,周恩来和邓颖超给了他们慈父慈母般的关怀。

后来,周恩来的表姐龚志如曾遗憾地感慨:"唉,美中不足的是你们一直没有一个孩子。"可周恩来听到后却立马反驳道:"谁说没有?我们有10个!"

无疑,周恩来口中的这“10个”,泛指的就是被他们收养的烈士的子女。

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在重庆工作期间,周恩来和邓颖超每天都会把公家发给他们的牛奶和鸡蛋留下来送到托儿所给孩子们吃。

身边的工作人员见状总是劝阻说:"周副主席和邓大姐,你们的身体都不大好,将牛奶、鸡蛋留下来自己吃吧。"面对这样的劝阻,周恩来却每次都回答说:"大人受用,但是孩子们更需要。"

在他们的关爱下,孩子们渐渐长大了,每天,放学后的乔冠华、荣高棠和童小鹏等十几个小孩子都会第一时间跑到周恩来的屋子里玩耍,他们喊邓颖超“邓妈妈”,每每见此情景,周恩来都开心得也像个孩子。

他不止一次地对邓颖超说:"我们这个没有孩子的家庭,倒成了孩子最多的家庭。"

也是因为要照顾这些孩子的缘故,周恩来竟买不起一套《龙门二十品》拓本。为了尽可能地节省开支,他们的衣服都打过无数补丁。

但这样的日子,在他们的眼里却是幸福无比的。

年周恩来总理即将逝世前,邓颖超在他的床边含泪说:“恩来,我的挚爱,你经历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此次若是分别,不同以往,我真不知道该去何处寻你。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我让你有太多太多的遗憾。”

周恩来听完后吃力地看着妻子道:“小超啊,我肚子里还装着很多话没有说。”邓颖超听完立马接到:“我知道!我也有好多话没有说!”沉默了几秒后,周恩来继续艰难地道:“下辈子还有机会。”

人生的最后时刻里,周恩来最后拼尽全力挤出的一句话竟是:“小超啊,我不在了,你不要住在西花厅了,那里是国家给我工作的地方。”邓颖超听完立马点头“嗯”了一声。

也只有面对同他一样一心为国家、为人民的妻子,周恩来才敢在最后时刻提出这样的要求。其实,他不肯多占用国家一丁点资源,哪怕是给妻子养老,她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想到妻子从西花厅搬走后老年的生活将会更困难,周恩来流着泪对邓颖超说:“我遗憾没带你回家养老,让你安度晚年,我欠你的实在太多了。”

邓颖超听完这话,眼泪终于像断线的珠子般掉了下来,她看着周恩来说:“我欠你的也太多了!”周恩来努力伸出手想为她擦泪,可此时他的手却已抬不起来,良久他宽慰妻子也宽慰自己道:“我们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我们都希望有来世,我们还有来生!”

不得不说,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虽美满,却也是因革命而留下了太多遗憾的一段情。因为今生的绝大多数都给了国家,所以,他们对彼此都有太多亏欠。这亏欠里,有的,全是大爱!

周恩来辞世时,夫妻两人所有积蓄只有.8元,按照周总理的遗嘱,邓颖超将这些钱全部都交了党费。

也是自此后,这世间最美好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只剩了邓颖超一人。

送别周恩来总理那天,年迈的总理夫人邓颖超站在他的遗体旁,她的眼睛一直含泪望向她,她的神情里满是哀伤不舍。可她知道她不能随她一起去,她还要替他继续未完的革命理想……

文章末尾,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特殊年代,一起读一读那个特殊年代里:非小情小爱的革命大爱之浪漫。以下便是年周恩来这封写给邓颖超的情书的部分节选:

超:

今天是八月中秋,日近黄昏,月已东升,坐在一排石窑洞中的我,正好修写家书寄远人。今年此地年成不好,夏旱秋涝,直至前天还是阴雨连绵,昨天突然放晴,今天有了好月亮看,但是人民苦了,只能望收到二成左右。河东来电,亦说是淫雨不止,不知你们那里的情形怎样?

山居过节,居然也吃到两块月饼,几串葡萄。对月怀人,不知滹沱河畔有无月色可览,有无人在感想?假使你正在作农村访问,那你一定是忙着和农家姑嫂姊妹谈心拉话;假使你正在准备下乡的材料,那你或有可能与中工委一起过一个农村秋节。不管怎样,一切话题总离不开土地改革和前线胜利。

九个年头了,似乎我们都是在一起过中秋的,这次分开,反显得比抗战头两年的分开大有不同。不仅因为我们都大了十岁,主要是因为我们在为人民服务上得到了更真切的安慰。你来电提议在东边多留半年,我是衷心赞成。再多在农民中锻炼半年,我想,不仅你的思想、感情、生活会起更大的变化,就连你的身体想会更结实而年轻。

农民的健美,不仅是外形,而且还有那纯朴的内心,这是一面。另一面,便是坚强,坚定的意志,勇敢的行为,这在被压迫的群众中,更是数见不鲜。你从他们中间自会学习很多,只要不太劳累。我想半年的熏陶,当准备刮目相看。夜深月明,就此打住,留着余兴送我入梦。愿你安好。鸾

九月二十九夜翔宇

最后,致敬伟人,致敬伟大的爱情!

本文作者已独家签约喜马拉雅电台,近期已上线《来自民国的书信》和《民国48奇女子》等相关专辑,喜欢音频的可以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zlff/4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