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
1.眼前段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眼睑、结膜、角膜、晶状体。判断是否有上睑下垂,眼结膜有无肿物压迫,角膜有无溃疡,有无翼状胬肉,晶状体的形态,位置,混浊程度等。
2.视力检查
通过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可以发现散光。散光较重的患者,远视力和近视力都差。
3.散光表观察
散光眼的主观检查可用散光表观察,初步了解被检眼的散光子午线视网膜上蒙眬的物像形状。
4.视网膜检影
遇到以下5种情况中任何一种,即提示有散光:①一对子午线的屈光不同;②反光带宽窄不一;③剪动;④眼底反光不规则;⑤带状光与眼底反光带的运动方向不一致。
5.检查屈光度
(1)客观验光散光的测定方法有柱镜片法和球镜片法。可以确定散光轴位和散光度数。按程度可分为轻度(≤2.00D)、中度(2.25~4.00D)、重度(4.00D)散光。低于1.00D属于生理性散光。
(2)主观试镜验光主观试镜验光一般都是在客观验光之后进行。
6.角膜散光检查
包括角膜曲率计或角膜地形图或定量角膜散光检查镜。
7.眼底检查
视乳头常呈椭圆形,高度散光者,乳头的垂直缘能看清,而水平缘看不清,或相反。从视乳头的形态,大致可了解散光的轴向。
诊断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远近视力及眼科检查结果,可明确散光诊断。检查和诊断要点:低度散光者远、近视力一般正常;高度散光者远、近视力均差,视物模糊,易视疲劳;用泼拉西多氏盘及角膜曲率计检查可以发现各种散光;试戴各类型散光镜视力能增进。
治疗
包括光学矫正治疗及手术治疗。配戴柱镜进行光学矫正,是散光的主要治疗方法。
1.规则散光
可按散光类型及散光度数以不同圆柱镜矫正。远视散光用凸柱镜,近视散光用凹柱镜。
轻度散光,若没有临床症状不必矫正,若有视力下降或出现视疲劳和视觉干扰症状者,也应配戴矫正眼镜。
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一定要充分矫正散光,预防形成弱视。
配戴前应经过检影验光,青少年儿童则应散瞳验光,还可结合角膜曲率计的测量,以了解真正的散光性质和程度,再结合主观试镜,才可确定配镜处方。
高度散光不能适应框架眼镜者可选择角膜接触镜矫正。
2.不规则散光
用镜片不易矫正,可配用角膜接触镜矫正。
3.手术
适用于先天性或后天因眼部手术如白内障或角膜移植术后所致的高度散光,如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激光角膜热成形术、角膜切开术等。
预防
1.最好3~4岁时做第一次全眼部检查,以后每年定期眼部检查1~2次。指导幼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用手或其化物品接触眼睛,以避免传染眼疾。看书时光线要充足,光线最好来自左后方;看书姿势要正确,并且保持在30公分至40公分之间的距离。
2.选择读物时字体要清晰,不可太小。
3.看电视须距离电视画面对角线的5~7倍。连续看书不超过一小时。需配眼镜者,应由医师检查后配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