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已发展为“国病”
人类所能感知的外界信息,超过90%来源于视觉。随着屈光不正快速低龄化,近视已成为影响当代和未来人口素质的“国病”。我国5岁以上人群中,近视和远视的患病人数约有5亿,近视人数在4.5亿左右。老年性视力缺陷患病年提前、老视和白内障早发,将成为老龄化社会的沉重负担。
从致盲性的角度来看,造成我国居民视力残疾(中度视力缺陷、重度视力缺陷以及失明)的首位病因是白内障,其次是视网膜和葡萄膜疾病,然后是青光眼和屈光不正。
您了解高度近视吗?
1、高度近视:指屈光度大于-6.00D(度)(儿童>度)的近视。
2、分为生理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病理性高度近视具有特定的遗传规律和特征。
3、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具有遗传易蔵性,受多基因调控(已知数十种)。
普遍的观点认为:在病理性高度近视中遗传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环境因素对遗传因素起调节和修饰作用。
高度近视有以下的危害:
1.导致病理性近视。如高度近视伴随眼底的病理性变化,则导致病理性近视,伴有眼轴的延长和眼基质的改变,如颗側弧形斑、色素上皮变薄、豹纹状眼底、视网膜脉络膜缩等,视力呈进行性下降。
2.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高度近视可并发弱视、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浊、视网膜脱离等多种并发症,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因检测助力高度近视的预防
指的是通过检测人体与生俱来的易感基因,对高度近视发生风险进行评估,从遗传角度找到基因中影响高度近视的隐患,有针对性规避导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
高度近视易感基因检测意义:通过对个体的DNA信息进行检测及分析,可以进行疾病的风险预测,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取一些措施,帮助我们去延缓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根据基因检测结果,指导青少年制定生活方式、生活环境、视力检查等方面的针对性健康建议,延缓规避高度近视的发生。预防高度近视的发生,避免青少年在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上受到限制。
高度近视易感基因检测适用人群:
1.携带高度近视易感基因型的人群:与高度近视的易风险密切相关。
2.高度近视家族史人群:亲属中有高度近视者,患病风高于普通人群。
3.近距离用眼的人群:近距离用眼,如阅读、写作、使用电子产品不当等,可使高度近视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近视的程度加深。
4.饮食不当的人群:甜食过多、吃的过精、偏食、挑食等易引发营养素(尤其是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增加近视的患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