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数据显示,在婴幼儿中,有视力问题的约占5%-10%。全面开展儿童视力筛查,对于早期发现儿童眼病,早期矫正屈光不正和弱视,促进儿童视力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我先介绍一下眼睛的结构。
人眼球的构造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两部分。角膜,虹膜,巩膜都是眼球的组织结构。眼球内还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房水的作用是维持眼压和营养眼内组织。晶状体对光线有屈光作用。玻璃体的主要功能是支撑眼球,保持眼球外形。
我们的视觉是怎样形成的?
人眼类似照相机,瞳孔像照相机的光圈,可随光线强弱变大或缩小,控制眼球的进光量。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变焦镜头,把来自景物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景物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最后形成视觉。
我们在说一下儿童视觉功能发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儿童天生就具备对面孔特征经行加工的能力,周边视力比中心视力好。2.儿童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调焦的能力,通看到的物像通过大脑的指挥合并成一个清楚的物像。畅调焦能力的稳定大约在3-4岁。3.6岁后双眼视觉功能基本发育完善,即把两只眼分别
一般认为,儿童3岁以前的视觉发育最为重要,称为关键期,而3—10岁为敏感期。在这两个时期,人眼视觉的发育尚未成熟,有很大的可塑性,而且年龄越小,可塑性就越大,一旦等到视觉发育成熟后在进行干预就不可逆转了。
主动进行视力筛查,尽早发现常见眼病。0—6岁是儿童视力功能发育时期,所以此期也是眼保健关键时期。此外,眼部疾病或不良习惯可导致儿童视力发育异常,甚至造成视力残疾,如先天性白内障、屈光不正、视网膜疾病等。因此,为保证儿童眼健康,家长应主动带孩子进行视力筛查。
十岁之前近视,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很大。对于青少年来说,近视发病年龄越早,就越可能成为高度近视(度以上);而成为近视眼后不注意控制,每年以一两百度的速度增长,也可能在短短几年内成为高度近视。
中国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视患者中约15%有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其中的20%高度近视患者因此类病变致盲!
控制近视发展,要准确验光配镜,正确配戴眼镜。
屈光不正危害儿童发育。散光、近视、远视都属于屈光不正。如果孩子的屈光不正未被及时发现和正确干预,不仅导致孩子食视物不清,还可能引起弱视、斜视等问题。而无论弱视或者斜视,可能最终导致孩子在成年后永久性视力低下,直接影响其受教育程度和就业机会,遗憾终生。
预防近视,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看书时要注意眼睛与书的距离,姿势要端正。注意近距离阅读时的光线强度要适中,每隔40分钟应休息10分钟。
近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只能通过角膜塑形镜、哺光仪、功能性眼镜等方式进行矫正,延缓近视发展,所以早期发现和科学防治是控制其发生和发展的关键。为了孩子的眼睛健康,家长应重视孩子视力屈光筛查,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