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伏天敷贴”是一项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并且在历经数代名中医的继承与发展下日趋成熟,以其简、便、易、捷、廉的特点受到患者的热烈追捧。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程度的以阳治寒,调整人体阴阳,使一些宿疾得以缓解和恢复,以预防冬季旧病复发。同时,临床实践证实,有些冬病非常顽固,冬天治疗效果甚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伏天敷贴的最佳时间是7月-8月的中上旬。三伏天是以农历推算,于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十天后)为中伏,第五个庚日(再十天后)为末伏,均为一年内最炎热的日子,人体阳气最为旺盛。伏天敷贴使用辛温的外用中药材,如生姜、细辛、白芥子等敷贴于特定穴上,可防治过敏性鼻炎、咽喉炎、哮喘、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腹泻等秋冬易发作的疾病。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效果。近年来,随着我院领导的重视,进一步规范了冬病夏治诊疗过程,保障了三伏贴的疗效。
小儿适宜伏天敷贴的人群:1、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咳嗽等。2、虚汗体质者,如怕冷、怕风、胃痛、腹泻、免疫力力低下的亚健康人群。不适宜进行伏天敷贴的人群,高血压及严重皮肤过敏者等不宜进行冬病夏治。
伏天敷贴后的注意事项:敷贴后2小时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地吸干敷贴部位的水珠;一般做完敷贴后会感到局部发热或轻度发痒属正常现象;少数人贴敷后会感觉局部灼痛可涂抹“万花油”“烫伤膏”等;也有些人会局部起水疱,如果水疱小,不需特别处理,但是不能揭皮也不要包扎,只在日常中尽量穿干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即可,一般3-5天就会痊愈/如果水疱大,医院请医生给予适当的治疗,以免引起感染。在整个贴药的三伏天期间最好不要去空调房,不要吃冷饮及冰镇的食品,以防寒邪再次入侵体内,妨碍治疗效果。尽量不要进食辛辣海鲜牛羊肉等食物以免伤阴,忌过量运动以免汗出过多导致伤津耗气。
伏天敷贴是冬病夏治最简便的一种方法,我们可以用最少的金钱最小的痛苦来获取最大的疗效。儿童在“六一儿童节”及端午节期间预约冬病夏治均送香囊一份,送完为止。
古语说:“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作用。医院儿科在“六一儿童节”及端午节期间为全市儿童准备了由藿香、佩兰、艾叶、川芎等组成的驱蚊避秽香囊,让全市儿童体验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和中医养生。达到和中同表、清热解毒、驱除蚊虫之功效。
联系——
曹医生
护士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