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出生是每个家庭最幸福的时刻,然而家长们最不想听到的事情就是宝宝患有疾病,不管是任何疾病,都不应该是宝宝那么小的孩子能承受的,很多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患有弱视,给家长带来了无尽的痛苦,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弱视呢,就让我们共同的了解一下。
初生婴儿的视觉发育没有达到成人水平,从出生到发育成熟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在发育过程中,特别是生后前几年,如果没有足够的光线刺激视网膜黄斑部,视觉发育就受到影响,就会造成弱视。在出生后3~18个月或三岁内这个视觉敏感期内,任何不良的异常的视觉环境均可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功能发育,从而导致弱视的发生。凡是影响光线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黄斑部都是造成儿童弱视的原因。
1、斜视性弱视常为单眼性,该眼有眼位偏斜或曾有斜视病史。斜视引起复视和视觉紊乱,光线不能照射视网膜黄斑,为了克服复视与视混淆,解除或适应斜视所造成的不适,大脑皮层主动抑制来自斜视黄斑的传入视觉冲动,斜视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使该眼视力逐渐下降而产生弱视,这是功能性的抑制,是可逆的。
2、屈光参差性弱视常为单眼性,因双眼屈光度相差大,双眼黄斑所形成的物象的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大脑难以或不能把两眼物象融合,故大脑抑制屈光度大的眼的物象,日久渐渐发生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常为双眼,发生于没有及时戴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这种弱视没有黄斑功能的抑制,戴镜及治疗后较易治好。一般是远视≥3.00D;近视≥6.00D;散光≥2.00D。
4、形觉剥夺性弱视常为单眼性,多发生在婴幼儿期,在视觉功能尚未发育或尚未发育好的视觉敏感期出生三岁内,发生上睑下垂、角膜混浊、白内障等屈光间质混浊或不适当的遮盖一只眼,致使该眼失去或减少了光刺激,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机会,出现黄斑至视皮质的视觉细胞发育障碍,故该眼视力变差。
产生弱视的因素除上述的视觉剥夺的问题外,还有双眼相互作用及大脑视皮质主动抑制的问题。
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眼保健科主任医师张佩斌:
5岁的童童(化名)3年前视力筛查查出高度远视,视力只有0.2,由于高度远视导致了重度弱视,只能戴上眼镜进行矫治。3年来,童童一直在门诊诊治,视力也一直在提高,目前戴镜视力已经达到1.0,裸眼视力也达到0.8。家长觉得孩子弱视已经治愈,上学戴眼镜不方便,想把眼镜摘掉,但此时并不适合摘掉眼镜。
目前童童的视力虽然暂时正常,但验光结果显示双眼仍有度的中度远视,孩子上小学后,需要较长时间阅读和完成家庭作业,用眼时间会越来越长。这就造成儿童用眼调节的强度增加,这个时候如果长时间不佩戴眼镜,很可能会出现调节过度产生视疲劳甚至导致内斜视。基于这些因素,建议眼镜不能轻易摘掉,并定期复查;同时,随着孩子的眼球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降低,等到孩子稍大,视力发育稳定后才能考虑摘掉眼镜。
其实,导致儿童弱视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是高度远视和散光,有些孩子弱视治愈后远视度数或者散光度数较低,裸眼就拥有清晰的看近看远视力,并无视疲劳和眼位异常的状况,就可以摘掉眼镜。然而一些高度散光的孩子即使弱视治愈后,不戴眼镜依然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尽管有的孩子视力暂时基本正常,但很多是通过眯眼等调节达到的,因此不建议摘掉眼镜,否则很容易因为视疲劳引发近视度数加深。还有一些儿童的弱视是由于双眼的屈光参差和斜视等原因引起的,戴眼镜对于矫正眼位、促进双眼视觉功能发育至关重要,是不能摘掉眼镜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