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客家人神奇的药浴风俗

点击   心丘(媳妇)产前约两个月,家婆便会酿制糯米娘酒,供产期时炒鸡酒使用,并养一群土鸡,供做月子时使用。

  婴儿呱呱坠地后的第三天,要为之洗澡,叫“洗三朝”,有些地方还有请邻居吃三朝茶的习惯。到了十二天,即十二朝,远亲近邻便陆续送来鸡、鸡蛋、花布、婴儿衣裙及银链、如意锁等礼品。

洗三朝是人生开始的第一次澡,潘田人认为:三朝汤洗得早,一生勤快无烦恼,此后天天要给小孩洗澡,有赤孩见水大之说。洗前,其父母要杀鸡敬神,或将孩子拜寄在某一菩萨名下,以图个吉利;洗时,祖母或母亲边洗边唱道:前拍拍,后拍拍,老弟日日洗汤入日日恶(乖的意思)、先洗脑,后洗面,洗得老弟拉拉健。

  产妇在生下小孩的一月内(称坐月、做月),要吃姜酒鸡进补,凡吃猪肉、鸡蛋等都要配以姜酒煎煮,有驱风、散瘀、活血、强身、催乳汁之功效。在这一个月里,且不能沾上生水,需用煮滚水,待降至适温时洗澡,全月休息不干活。

  满月亦叫做“出月”,一般要设席宴请亲友。筵席丰俭由人,但大都尽量做得排场些。

  四个月,外婆送来木制或竹制得坐栏给小孩坐,叫做“登舆”。

坐栏为木制品,是一种小儿坐的围栏椅

到了周岁,叫“对岁”,也要宴请亲友,并给婴孩周围放置诸如笔、墨、纸、砚、书本、算盘、小秤等玩具,让小孩抓,以预测他将来喜欢哪种职业,又可锻炼婴孩的智力。

洗三朝与药浴

平时我们肯定对泡澡非常的了解了,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中药澡呢,这样的澡你泡过没呢?今天就为您介绍中药药浴养生保健的10大好处,不仅可以出汗、排毒,还可改善全身微循环。

中药澡,你泡过没?

  药浴,就是在浴水中放人—些中药,以达到治疗保健的功效。从医学上来看,洗澡本身就能促进血液循环。洗澡时,汗毛孔开放,呼吸加快,加入浴水中的中草药的成分,通过开放的皮肤毛孔被吸收;一些挥发性药物的分子,则通过呼吸道吸人,可以达到健身和治病的目的。

  对于忙碌的现代人来说,泡个药水澡,不失为一个简单、快捷的养生保健法。

中药泡澡的十大好处

  

  中华药浴文化源远流长,依据中医脏腑经络表里相通,内外循环机理,将相关的药物溶于煮沸的水中,采用温热法使药物透过皮肤、穴位等直接进入经络、血脉、分布全身,通过物理效应与药物效应发挥治疗和保健作用。总之中药泡澡益处多多,以下分享十点好处:

  1、出汗、排毒。

  2、促进产妇恢复,预防妇科病。

  3、润肤止痒,防治皮肤病。

  4、改善心脏的输出量,改善了心脏功能。

  5、改善全身微循环。

  6、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助消化。

  7、消除疲劳,减轻肌肉、关节疼痛。

  8、易睡安眠。

  9、增强内分泌系统功能和免疫力。

  10、增强神经调节能力。

(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yczz/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