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经常会问小朋友的眼皮上长了个大包,有的甚至红肿影响了视线,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通常情况下,有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一、麦粒肿。二、霰粒肿。那么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01
麦粒肿
麦粒肿,即我们通常认为的“针眼”,主要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睑腺体的急性炎症。患处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麦粒肿起病急,局部红肿、疼痛,在近睑缘处可触到硬结,且常有黄色脓点。
西医治疗方法:
1.早期局部冷敷,后期局部热敷,同时外用抗生素滴眼液或者眼膏。
2.重者需全身抗生素治疗,手术切开排脓。
02
霰粒肿
霰粒肿,中医又称为“胞生痰核”,主要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分泌物不能顺畅排出而引起的。儿童及成年人均可罹患。病程进展缓慢,表现为眼睑皮下无痛性圆形肿块,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不红不痛。小的肿块经仔细触摸才能发现,大的肿块可压迫眼球,产生散光而使视力下降。但需注意,霰粒肿虽本身没有细菌感染,但是如果不及早治疗有可能继发感染哦~
西医治疗方法:
1.小的霰粒肿可自愈,热敷后可帮助消散。
2.眼药水预防感染。
3.严重的需手术切除。
然而霰粒肿常常反复发作,我们如何从根本上预防、治疗呢?中医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认识、治疗本病的呢?
03
中医认识霰粒肿
中医认为霰粒肿是为“脾失健运,痰湿内聚,阻滞经络,结于胞睑”而生,或“恣食炙煿厚味,脾胃蕴生湿热,灼湿成痰,痰热互结,结于胞睑”而成。因此治疗多以清热、健脾、化痰、散结为主。
我院中医儿科除了辨证论治,开具中药处方外,还有特色外治疗法,针对本病效果显著:
1.放血疗法:通过耳尖点刺放血,或四缝点刺挤出少许黄白液体,起到泻热止痛消肿之效,疗效显著。
2.涌泉散外敷:我科特色外用制剂,贴敷涌泉穴有引热下行,引火归元之功,可每晚睡前贴敷。
04
注意事项
1.清淡、规律饮食,荤素搭配,保持大便通畅。
2.勤洗手,注意用眼卫生,平时不要养成揉眼的习惯。
3.尽量少看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眼保健操,避免用眼疲劳。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