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正常遗尿,还是遗尿症

遗尿是一种夜间无意识的排尿现象,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才知的一种病证,俗称尿床。

在儿科临床工作中,以“尿床”为主诉就诊的患儿并不少见。据统计,4岁半时有尿床现象者占儿童的10-20%,9岁时约占5%,而15岁仍尿床者只占2%。3岁以下的小儿大脑未发育完全,正常的排尿习惯尚未养成,对排尿的自控能力较差,尿床不属病态,而年长小儿因贪玩、过度疲劳、睡前多饮等偶然尿床者不属病态。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若小儿大于5岁仍然有遗尿,那就是病态,要高度怀疑小儿遗尿症。

1症状

小儿遗尿症是一种临床综合征,符合以下3个条件即考虑诊断:

①患儿年龄≥5岁;

②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2次/周;

③睡眠状态下不自主排尿现象持续6个月以上,无明显的病理生理反应和其他不适症状伴随。

2影响

遗尿症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的体格发育基本无区别,但一些患儿的语言发育较迟缓;更为严重的是遗尿症可严重损害患儿的身心健康,引起注意力不集中、焦躁、多动、空想与幻觉等心理异常,进而使体质下降,易患心脏、内分泌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如延续至成年,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和生活,最终导致人格障碍。因此,了解小儿遗尿症的病因及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哪个小儿不遗尿?多大小儿遗尿不正常?要严格区分小儿遗尿和小儿遗尿症,不能小儿遗尿把小儿遗尿和遗尿症混为一谈。

3病因

小儿遗尿症病因复杂,多和排尿控制中枢发育不全、尿动力学因素、睡眠觉醒障碍、遗传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器质性病变等原因有关,依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遗尿,其中属原发性遗尿者约为69%,继发性者约为31%,男多于女。为了明确患儿遗尿的病因,常需收集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尿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其中膀胱B超检查非常重要。重点要注意下列疾病:

①泌尿系统疾病,如包茎、包皮过长、泌尿系统感染等,除病史、体检外,应做尿常规或尿培养,必要时做静脉肾盂造影。

②神经系统疾病,如隐形脊柱裂、脊髓损伤、癫痫、大脑发育不全等,这些疾病各有其特点及神经症状和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可做局部X线片确定。

③其他,如糖尿病、尿崩症,由于多尿而遗尿;蛲虫病局部刺激,便秘等也会引起遗尿。

对于继发性夜尿症,首先应查明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小儿遗尿症属多因素疾病,很难对每个个体确切地判断其具体病因。由于小儿遗尿症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均欠佳,且每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心理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措施有遗尿报警器、膀胱功能训练、药物治疗、行为和精神疗法。

4防治

应从小为儿童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和卫生习惯,掌握夜间排尿规律,定时唤醒或使用闹钟,使儿童逐渐形成时间性的条件反射,并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此外,应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的环境刺激所造成的遗尿。当儿童面临挫折和意外时,家长应善于疏导,帮助儿童消除心理紧张,当儿童出现遗尿后,不应责备或体罚,应寻找原因,对症治疗。在训练儿童排尿时,要先让其懂得“尿意”后有排尿的意愿,在尿湿后有不快的感觉。

需要提及的是,小儿遗尿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及患儿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克服焦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以促进疾病的尽快康复。

来源丨傅建平交流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yczz/59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