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温变化大,初秋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高发;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是一些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
今天给大家普及秋季常见的三种传染病
轮状病毒肠炎、支原体感染、流行性感冒。
轮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实际上就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也被称为秋季腹泻。
1轮状病毒肠炎的特点病原:轮状病毒
流行季节:10月至次年2月(秋季腹泻)
高峰年龄:6月龄至3岁(小婴儿患病有其自身特点)
潜伏期:2-3天
起病:急性起病
自限性疾病:3-8天自愈
2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可以频繁呕吐、腹泻次数增多,酸臭味,呈蛋花汤样或稀水样便;
其他症状:发热、精神差,可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严重者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少数并发心肌炎、脑炎等。
3轮状病毒肠炎——脱水的简单识别4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针对轮状病毒抗原本身无特效药物;
主要是对症治疗:一定要及时退热,因为本病易引起高热惊厥止泻,常用药物思密达,必要时可灌肠,一般不需要特殊止吐,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必要时输液治疗;
有一些免疫提取物,疗效不肯定;
饮食很关键,少食多餐,清淡易消化为主。
5轮状病毒肠炎,家长能做什么?支原体感染其实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它是另一类微生物,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
1多大宝宝易感染支原体?常感染学龄期儿童及青少年,婴幼儿也不少见。潜伏期可达2-3周,四季均有发病,冬季较多,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
2支原体感染严重吗?轻重不一,可引起咽炎、支气管炎、肺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嗽一般较重,婴儿感染支原体时的咳嗽表现一般没有那么剧烈,但痰较多。
3支原体感染为什么可怕?虽未被列入传染病行列,但传染性强,可以在一个范围内引起小流行;
经常是体温正常后咳嗽迁延不愈,且剧烈,让家长焦虑不已;
经常已经引起了肺炎,可是听诊可以完全正常,从而延误治疗;
经常是肺部听诊无异常,胸片已出现大片肺炎表现;
易出皮疹,常被怀疑药物过敏,而停止用药,中断治疗;
首先阿奇霉素,但近年阿奇耐药率上升,治疗效果欠佳;
疗程较长,尤其是肺炎。如治疗不及时,易引起并发症或后遗症;
对于一些存在基础疾病的孩子,感染支原体后一般病情重,治疗困难。
4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与预后治疗:抗感染、对症、激素、纤支镜灌洗等
预后:大多预后良好,治疗不及时、病情重者预后欠佳
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1流行性感冒的特点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禽流感病例排毒可达1~3周。
2流行性感冒的高危人群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肥胖者;
妊娠期妇女。
3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发热: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颜面潮红;
呼吸道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周身不适:头痛、肌痛、全身不适,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等,胸骨后不适等。眼结膜充血。
并发症: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4流行性感冒的治疗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发病48h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h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其他:积极退热,预防抽搐发作,对症止咳化痰等。
医生提醒:疫苗:目前无支原体疫苗,轮状病毒及流感疫苗均有,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药物: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日常:勤洗手、勤通风,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到人多密集、通风不好的场所;宝宝患普医院就诊,减少交叉感染。
文章作者:王艳医生
文章图片来源:RF图片库及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