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爸妈营()
0前几天,李连杰的名字占据了微博热搜第一名,只不过是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话题#李连杰小女儿抑郁症复发#,有6.3亿阅读,4.5万的网友参与了讨论。李连杰7岁的小女儿Jada,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在近日的隔离对我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伤害,我曾有一段长时间的抑郁及焦虑,近日我就再度经历着严重的复发。”幸运的是,身边有专业人士,目前她的抑郁症状已经逐渐转好。除此之外,Jada还晒出了自己的照片,
照片中的她笑靥如花,丝毫看不出抑郁的痕迹。
她还勉励大家要互相帮助:“我想同大家讲,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你并不孤单,好多人都因为要隔离产生焦虑。”“如果你没有这种情况,请留意你的亲人和身边的朋友,并确保他们一切正常。”但是,有些网友在评论区留下的话,却让我们发现,对于「抑郁症」很多人仍然存有误解。他们质疑这个前两天才过了7岁生日的女孩:被隔离怎么会抑郁?有钱人怎么会抑郁?抑郁不是啥大事,现在社会谁不抑郁?抑郁也是病?还要看医生?李连杰和利智有两个女儿,都非常优秀,大女儿Jane考上哈佛大学,小女儿Jada就读于全球第一的高中,谁也没想到这样的明星光环下的学霸女孩,竟然也会患抑郁症。▲大女儿Jane(左),李连杰(中),小女儿Jada(右)其实,抛开“星二代”“学霸”“星二代”等等身份标签更加令我们感到心疼的是Jada只有7岁,这个未成年的孩子,竟然已经「抑郁症复发」了!儿童也抑郁?
对,你没有听错!
实际上近十余年来,儿童抑郁症患者人数逐年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目前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
中国占亿多,患病率为6.%,
在8-6岁中小学生中,抑郁的检出率为34.57%,
甚至比成年人的抑郁发病率都要高。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惨剧,而悲剧的源头之一就是孩子患上了儿童抑郁症。而青少年是最危险的人群,因为抑郁症自杀风险高。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下,「儿童抑郁症」这是以前我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到,一种孩子也会得的精神疾病。02「儿童抑郁症」没有“门槛”我们先来看看开头提到的一些常见误解:)家庭幸福的孩子会不会得抑郁症?——会。其实很多中外名人都曾经或者正在遭受抑郁症的折磨:梵高、海明威、玛丽莲·梦露、约翰·尼德普、安吉丽娜·朱莉、“巨石”强森、哈里王子、许巍、朴树、崔永元……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贫民还是明星无论你是幸福还是受难抑郁症,都可能找到你很多爸妈对这个词的初印象大概来自于张国荣,7年前的纵身一跳,把“抑郁症”这个词推到公众面前,张国荣生前曾经对亲人哀叹:“我又有钱,又有这么多人疼爱我,我又这么开心,可它(抑郁症)不认的。”▲张国荣的自杀,让无数粉丝心碎不已2)外向开朗的孩子会不会得抑郁症?——会。
其实,在Jada承认自己抑郁症的两天前,
是她自己的7岁生日,她还和姐姐Jane一起合体出镜
▲小女儿Jada(左),大女儿Jane(右)在Jada承认自己抑郁症的后几天,
是她爸爸李连杰的57岁生日,
全家福照片里,
她看起来也一点儿都不像被抑郁症折磨
可是,她幸运地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
又不幸地患上了抑郁症
▲小女儿Jada(左),大女儿Jane(右)3)孩子会不会因为抑郁症走向绝路?——会。
年5月5日,北京一位5岁的初中学生从家中楼跳下。
随后,他的妈妈因为悲痛欲绝,也跟着跳楼身亡。
他在遗书中写道:我这一生,从来没给你们争过光,有时还老惹你们生气。希望你们不要记恨我,我只想说,能做你们的儿子,我很幸福。我要对大家说,谢谢你们一路陪伴。我走了,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不是任何人的错,一切都因为我。字里行间透出一种深沉的绝望,我不值得,都是我的错。绝望、自卑、内疚,这些都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这几年,类似的新闻有很多,亲人往往后知后觉,只能在事后疑惑:“怎么会这样呢?我的孩子昨天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这样了呢?”是啊,谁能想到白天的阳光少年,晚上的抑郁患者,这是同一个人。抑郁症没有“门槛”,也不仅仅是成年人的“特权”无论是家庭幸福的孩子,还是性格外向开朗的孩子
都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
美国研究者的调查表明,
抑郁在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4%~2.5%,在青少年中这一比率可能上升至5%~0%。而在全球超过有3亿抑郁症患者,大概每40秒,就有一个人选择轻生。03被全社会低估的「儿童抑郁症」虽然近些年一些明星的逝去,让社会开始重视并了解到抑郁症,但是目前「儿童抑郁症」依旧被低估。
即使数据表明对于青少年而言,抑郁症已成为自杀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但是,其实我们从来都没有真正了解过,「儿童抑郁症」这个群体。深圳卫健委曾经做过一次测试,
请过几位普通群众,
让他们现场朗读一些写下的微博。
“我经常连哭几个小时,哭到手脚发麻,
又有时候像没事人一样,
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课不想见室友,
我害怕学校,我好想休学。”
“我戴上面具,然后再也摘不下来了,
这就是我初中的磕磕绊绊”
刚开始读,他们就笑了,他们说:
“我觉得就是青春期的表现”“现在的孩子好早熟啊”“一看就是没有经历过生活,太年轻”这些少年内心的惆怅敏感,被笑称“矫情”在这些毫不知情得陌生人读来是可笑的无病呻吟,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不小心笑出了声。他们无法理解这些“小朋友”,因为在他们看来那些都是再小不过的事。然而当他们发现,这是儿童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们留下的微博,是一群备受精神疾病折磨的孩子们写下这些文字时,前面还在笑着的人,这时候却笑不出来了。社会上很多人无法想象,原来真的有人,甚至是小朋友会被那些细碎的悲伤情绪逼到绝境。那些孩子,他们陷在抑郁的泥沼中无法自拔,死亡成了他们最后的救赎,而那些文字就是他们向这个世界发出的最后信号。实际上,第一个阻拦抑郁症孩子求救讯号向外发出的,是孩子自己的爸爸妈妈们。在郑州,一位4岁前来就诊的患者对医生讲:
“我8岁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
当时问妈妈什么是抑郁症?”
妈妈是这样回答的:
“小小年纪有什么心理问题,
抑郁症不就是精神病嘛”
寥寥数语,止住了这位孩子求助的萌芽,
直至嫩多年后,ta才敢再一次踏进心理科就诊,
布满双臂的划痕,是这位患者每每在自己难过时划下的,
一刀刀、一下下,也划在了她幼小脆弱的心灵上。
抑郁症就像一个隐形杀手,它难以被察觉,却对孩子伤害极大。而这些被抑郁症折磨的孩子,
很少有人会主动寻找专业的帮助。
就像上面那个故事一样,他们承受父母的不理解:
“小孩子怎么会抑郁?”
“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会抑郁?”
“别闹了!”
心理疾病在中国被严重“污名化”了。很多人觉得有抑郁症以及心理问题就代表着“脑子有病”,“精神有问题”。之前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组数据:
在中国约有万抑郁症患者,
其中只有五分之一得到了治疗。
剩余多万,
由于种种偏见和耻感,至今还没被看到,
这其中又包括多少个被父母误解的孩子呢?
04爸妈必须了解的「儿童抑郁症」知识儿童抑郁症有什么表现?
儿童如果患上抑郁症,他们最初表现其实并不是“消沉”。医院金伯利·伯克哈特说:“在抑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你可能会注意到更多的易怒和失去兴趣,而不仅仅是悲伤或沮丧。”。患者会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提不起兴趣,在想到这些事物时,也无法感觉愉快。他们无法因为即将到来的、令人愉悦的事情感到愉悦,却可以在事情发生时体验到愉悦的情绪。自杀或者离家出走有抑郁倾向的信号很明显,但是,容易被忽视的是一些一些不明显信号!如果你的孩子出现这张图上的特征,
需要爸妈特别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