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了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时的理念。并且也一直在按照这个思想去执行。也就形成了现在教育上的一个流行趋势--超前教育。
没有一个父母不担心孩子的未来,父母都想让孩子成才,未来有所成就。总想让孩子抢跑别的孩子,补习班、兴趣班、学习班、早教班,五花八门。上幼儿园前学早教,幼儿园期间学小学,恨不得把孩子当成两个用。
为了孩子家长也算是费尽心思了,但这种超前教育真的不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吗?
文文可以说是一个小神童了,无论是音乐、舞蹈、钢琴,还是学习哪一样都是很棒的。周围人说起文文都是佩服不已。但这“神童”的背后却承受着难以言说的痛苦。她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很满,而且经常要学习到深夜。当她告诉妈妈很累的时候,得到的是斥责。每天都要完成超负荷的任务才可以休息。时间一久便出现了问题,眼睛得了弱视,几近失明。文文妈妈感到后悔却为时已晚。
助长,得不偿失,伤害的是孩子,后悔的是父母。
成人压力过大尚且忍受不了,更别说生活节奏比成年人还快的小孩子了。
超前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1、给孩子带来过大压力
通常孩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只有三四岁,需要学习的东西比较少,多以玩乐、学习日常生活知识为主。但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抢跑,一味给孩子增加在这个年纪本不该承受的学业和压力。
这会对孩子身体和思想造成一定伤害,尽量不要提前增强孩子的学业压力。
2、影响孩子专注力
有些进行超前教育的孩子上课的时候会感觉老师讲的他都懂,不需要听,上课就会经常跑神。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专注度越来越差。
3、影响老师正常教学进度
学校里的课程都是安排好的,现在一部分孩子都是提前学习,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很难统一。想跟着大部队安排课程又不能拉下普通孩子课程,要照顾普通孩子又有可能被家长提意见。
学校的教学都是按照内容按部就班的进行。不统一的超前教育易扰乱老师的教学进度。
4、令孩子出现厌学情绪
就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提前学习一年级的知识,等到孩子上一年级时候会感觉自己已经学过了,根本没有必要再学。
这种思想会扎根在孩子心中,等上课了就是一副“学过了,没必要再学,不想再学”的态度。长此以往,孩子会出现厌学的情绪。
正确的“超前教育”应该是什么?
1、培养孩子阅读兴趣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远比让孩子学习本不该学习的课本知识重要得多。正如给予养分远比揠苗助长效果好。
人生就是要不断的学习,学业结束并不代表学习结束。知识永远不会饱和。培养孩子阅读兴趣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2、培养孩子语言表达、人际交往能力
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都需要一个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高情商。会说话、能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人到哪里都受欢迎,不易与人发生冲突。
3、激发孩子学习兴趣
想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要激发孩子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让孩子知道知识的力量,只有孩子有求知欲、有问题,想要答案,才会对知识充满渴望。才会想要学习。这对孩子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千万不要把原本该探索万物的孩子锁在枯燥无味的书桌上。有了学习的兴趣孩子就会自主去学习。
4、培养孩子时间观念,学会管理时间
正确的超前教育包括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那些说话做事慢慢吞吞,写个作业三催四请,出个门磨磨蹭蹭的孩子就是缺乏时间观念的典型代表。
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不管是对孩子的生活还是对今后的学习都有着极大的帮助。有时间观念的人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有时间观念,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
一个能安排并利用好自己时间的人,会比旁人优秀很多。
教育孩子尽量顺其自然,该提醒的提醒、该帮助的帮助,给孩子一个大的方向,让孩子砥砺前行。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最后方能成功。走捷径、揠苗助长最后伤害的还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