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闫静怡刘华清章程
最近热播的影视剧《陪你一起长大》中,刘涛饰演的苏醒在老师的提醒下,带自己的孩子奚望去看了医生。奚望这段时间特别爱眨眼睛、扮鬼脸,被同学嘲笑、排挤,医生看了奚望的情况后说,“这是抽动症,最早期的症状就是眨眼。”这句话打垮了苏醒,也让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那么,抽动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一说。
什么是抽动障碍
每年像奚望这样被诊断为抽动障碍的孩子不在少数,但大众尤其是很多家长对抽动障碍并不熟悉。在临床上,抽动障碍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5-8岁的儿童,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抽动障碍总患病率在6.1%左右。
抽动障碍是一种以不自主、重复的肌肉动作或发声动作为特点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该病在男生中更加常见,男生的发病率要高于女生。然而目前,对于抽动障碍的病因我们还不得而知。
抽动障碍的表现
很多父母由于对抽动障碍不了解,在孩子出现症状时不能及时觉察,单纯地认为是孩子在搞怪、恶作剧,还会因此批评、责备孩子,却不知道这样的行为是孩子自己不能控制的。抽动障碍的表现多样,因此家长对于抽动障碍的识别就显得尤为重要,及早识别、及早治疗,孩子的预后效果通常也会比较好。
下面主要介绍抽动障碍的三种类型。
(1)短暂性抽动障碍: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抽动障碍类型,患儿大多表现为简单性运动障碍。常见的就是不由自主的眨眼、吸鼻子、耸肩等,少数表现为发声性抽动,如清嗓子等。但这些行为在年龄较小的孩子身上都较为常见,家长会以为孩子在搞怪,或者以为孩子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往往会对孩子进行批评,责令孩子进行改正。因此很多父母不能及时觉察孩子的异常行为,往往是在症状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儿童科室治疗无效的形况下才来到精神科就诊。
(2)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
这种类型症状相对不变,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患儿表现出眨眼、转头、清嗓子、发出怪声等行为,这种行为随着年纪的增长仍会一直伴随患者,给患者及家人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社交生活。
(3)Tourette综合征:
这是抽动障碍中临床表现最复杂、最严重,诊断和治疗最困难的一种类型。患儿在患病初期的行为表现和第一个类型相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患儿的抽动表现越来越多,从简单性抽动(如眨眼,吸鼻子等)发展到复杂性抽动,如拍打,跳跃等。患儿还会出现不受控制的说出污言秽语,在前一秒还能和周围人正常交流,下一秒就会从嘴中出现脏话,接着又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般,继续刚刚的话题,说脏话的行为患儿自身不能控制,这样的行为表现使得患儿的同伴关系受损,进一步还会出现社会退缩等行为,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
抽动障碍的影响
抽动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常共患其他多种疾病,如强迫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焦虑等。患者常因自己的症状感到受排挤,不被周围人接纳,他们不愿和人接触,不愿去人多的场所,抑郁、焦虑的情况很多见,严重者会有轻生的念头,并付诸自伤、自杀的行动。
抽动障碍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在儿童被诊断为抽动障碍后,应该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给予药物治疗。并且临床上发现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的效果更佳。由于患者多为儿童,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儿童有很大概率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在临床上,常给予可乐定贴片治疗。将药物贴在儿童的后背,一片贴片的药效可以持续一周,不仅方便儿童配合治疗,在临床上治疗效果也较好。但需要注意的是,患儿应该坚持治疗,即使在抽动症状消失后,也应该继续贴片治疗一段时间,对于疾病的巩固治疗更加有益。利培酮,阿立哌唑等药物也能治疗抽动障碍。
(2)心理治疗
虽然抽动障碍并非心理因素导致,但患者在紧张、焦虑,情绪波动较大时抽动症状会加重,反过来,反复出现的抽动症状又会加重患者的心理压力。心理治疗虽然不能缓解患者的抽动症状,但是在缓解患者压力、增加自信以及正常的参与到社会生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患者常因自己的症状感到自卑,和同伴的交往也因为自己的怪异行为而遭到嘲笑,逐渐远离同伴生活,社交退缩,甚至不愿上学。患者越自卑,情绪越低落,症状就越严重,症状越严重,患者越自卑,越不愿和外界接触,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心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打破这个恶循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父母和孩子一起分析病情,正确认识抽动障碍,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在抽动障碍的治疗中,父母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他们的情绪稳定,信心充足会给孩子更大的支持。
一位8岁女孩的母亲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抽动障碍多见于男孩,而这位8岁的小女孩不仅患有抽动障碍,还是最为严重的Tourette综合征。女孩在诊室中总在大声叫喊,并夹杂着污言秽语,在和母亲的交流中也会用手捶打母亲。但母亲一直用温柔的语气和孩子对话,对于孩子的捶打、脏话都一一承接,很好地发挥了母亲作为一个容器的作用,对于孩子的一切都能够接纳。这对于患儿来说是一个很有力的社会支持,虽然自己可能因为怪异的举动不被同学、朋友接受,但在母亲这里她是完全被接纳的,母亲为她提供了充分的安全感,这对于后续的治疗是一个很有效的因子。
抽动障碍的预后效果
在门诊中,常能听到父母问到这样的问题:“医生,孩子的病能痊愈吗?完全恢复需要多久?”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到上文说到的抽动障碍的3个类型,每种类型因其症状表现不同,其预后效果也不尽一致。
一般来说,短暂性抽动障碍的预后效果最好,因其症状较轻,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效果明显;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病程较长,症状可能会伴随终生;Tourette综合征作为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孩子能够痊愈的可能性很小。虽然治愈的可能性很小,但通过早期干预,及时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抽动症状,帮助患儿重回正常的学习生活。
疾病初期孩子的行为表现会让很多父母误以为孩子在恶作剧,有时甚至会因此批评、责骂孩子,这就影响了疾病的早期治疗、早期干预。临床发现,对症状进行早期治疗和干预,抽动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即便孩子仍有一些抽动症状,但可以参与正常的学习生活中。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进行责备,不仅让孩子背负了更大的精神压力,也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因此作为父母要及时察觉孩子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异常行为且孩子自身不能控制,不要批评、指责、说教,及时带孩子在儿童心理科、精神科就诊。如果确诊为抽动障碍,要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尽量减轻症状,避免孩子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社会大众、学校教师也应该增加相应的知识,不歧视抽动患者,在校园中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尊重,尽量使孩子保持正常的社交生活,给予他们多方面的支持。不让七彩的童年因抽动障碍而染上一层灰。
THEEND
好书推荐:
《读懂孩子的心:陪伴0-6岁孩子成长》
作者/刘华清杨丰章程
有赞微小店购书:
当当购书:
京东购书:
《解码青春期,养育十几岁孩子的教育心理学》
作者/刘华清章程
有赞微小店购书:
当当购书:
京东购书:
(声明: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华清心理你的喜欢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