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眼筛治弱视防控近视又要开

我国学生近视率持续上升,7~12岁小学生、13~15岁初中生、16~18岁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45.71%、74.36%、83.28%;视力不良低龄化现象明显,国家卫生健康委通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居世界第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了新时代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阶段性目标,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政府有关部门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职责、任务和要求。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矫正或治疗近视的方法目前主要分三种类型:

1

框架眼镜:框架眼镜的特点是安全、简便、经济。两种用于矫正儿童屈光不正及控制近视增长的常用镜片:

Ⅰ、渐进多焦点镜片,镜片分为看远区、看中区和看近区。眼睛从看远到看近度数是个渐变过程,这样能够缓解孩子的眼睛疲惫,减缓近视度数的增长速度。

Ⅱ、特殊单焦点镜片,采用“周边视力控制技术”,除了矫正中央屈光不正,还可以制造周边近视性离焦;看远时将周边物像投射到视网膜上或视网膜前方,可以满足近视患者在视野各个方向清晰看到物体,减缓眼轴过度发育,延缓近视的发展。

2角膜接触镜亦称隐形眼镜,其中角膜塑形镜(OK)使用特殊设计的高透氧硬镜,通过机械压迫、镜片移动的按摩作用及泪液的液压作用压平角膜中央形状,达到暂时减少近视度数的作用。因验配较复杂,使用不当易引起严重并发症,应严格控制使用,须在医疗机构中由专业医疗人员进行规范验配。3屈光手术是以手术的方法改变眼的屈光状态,包括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和巩膜屈光手术。学龄前期常见眼病

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而未能发现任何眼球器质性病变,视力发育低于同龄人正常水平称为弱视。即配戴眼镜和手术治疗均不能提高患儿的视力。

弱视主要是由于屈光不正(如高度远视)、屈光参差(如单眼远视,散光)、斜视或形觉剥夺(如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引起。

弱视的主要治疗方法

(1)去除导致弱视发生的一些病理因素:尽早摘除白内障(最早出生后1~2周可手术),矫正完全性上睑下垂等;

(2)配戴合适的眼镜;

(3)单眼的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在矫正屈光不正后遮盖健眼;

(4)其他治疗:后像疗法、红色滤光片法、海丁格刷也是弱视治疗的有效方法。

弱视的危害

弱视的危害远远大于近视,因为单纯近视的儿童,看远模糊,看近清楚,视觉细胞和神经还能受到外界物象的刺激而不会衰退,而弱视则不同,由于视觉细胞和神经长期受不到外界物象的准确刺激而衰退,如果不及时防治,视力便会永久低下。因此弱视对于患者来说,将一辈子影响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他们眼里,立体视觉模糊,因而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方位和远近。

学龄前期视觉发育特点学龄前期被称为空间视觉期,此期随着视觉经验的丰富,几乎所有视知觉能力都已经成熟。除了能分辨线条、色彩、立体外,进一步能以自己为中心去感受周围环境的事物,逐渐发现出空间概念。学龄前期儿童的眼球结构和功能但尚未发育完全,有一定的可塑性,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的发生。因此,父母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同时,还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lcjc/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