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4岁的小姑娘小玲(化名),每晚还会尿床,家长叫也叫不醒,经专家诊断,原来是“原发性尿床”,是一种疾病。16日,医院专家团队开展义诊,很多5岁以后的孩子仍受尿床问题困扰,很多家长却对于这样的儿童夜遗尿症有误解,不认为是疾病。
“干床行动”——医院开展儿童夜遗尿症义诊活动
儿童夜遗尿症是一种常见疾病,如果得不到积极和及时的治疗,会对患儿身心健康及家庭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方便夜遗尿症患儿就医,帮助更多遗尿患儿走出“尿床”的困扰,年8月16日(星期日)上午8:30-10:30,山东省儿童夜遗尿症协作组组长、医院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主任孙书珍教授带领儿肾医护团队,在医院中心院区门诊楼一楼大厅开展了儿童夜遗尿症义诊活动。
本次义诊活动场面热烈有序。7点30分左右,门诊大厅就排满了慕名前来参加义诊的儿童与家长,本定于8点半开始的义诊活动不到八点就拉开了序幕,因为前来义诊的患儿络绎不绝,义诊直至近12点才结束。本次义诊活动吸引了省内外近百名患儿及家属的积极参与,义诊儿童年龄从4岁至18岁不等。许多长期受到遗尿困扰的儿童和家长从济宁、菏泽、青岛、潍坊、滨州、临沂、淄博等地纷纷赶来就诊,还有一位7岁的儿童来自辽宁马鞍山。
孙书珍主任与其他医护人员耐心细致地询问孩子的病史、认真进行各项检查,为患儿提供了全方位的治疗方案,细心解答患儿及家长的各种疑惑,他们热情耐心的态度赢得了患儿及家长的高度评价。许多家长表示,经过本次义诊活动,他们对夜遗尿症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明白了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增强了治病的信心。
孙书珍教授表示,目前许多家长对于儿童夜遗尿症存有误解:部分认为这是一种随年龄增长会自愈的疾病,不需治疗;亦有部分家长过度紧张,对于5岁以下儿童尿床极为焦虑;另有部分家属则“病急乱投医”,却得不到正规诊疗。医院儿科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将同大家一起努力,帮助受夜遗尿困扰的孩子和家庭摆脱“尿床”烦恼,让孩子健康、茁壮、快乐的成长。
作者:医院 小儿肾脏风湿免疫科
专家把脉儿童夜遗尿:山东5岁儿童发病率高达16%
14岁的小姑娘小玲(化名),每晚还会尿床,家长叫也叫不醒,经专家诊断,原来是“原发性尿床”,是一种疾病。16日,医院专家团队开展义诊,很多5岁以后的孩子仍受尿床问题困扰,很多家长却对于这样的儿童夜遗尿症有误解,不认为是疾病。专家表示,其实5岁以上儿童只要平均每周至少两次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就应该寻求医疗帮助。
尿床的孩子挤满了义诊现场
“医生,我女儿14岁了,每晚还是尿床。”带着孩子,一位母亲忧心忡忡。医生详细询问,这位叫小玲的孩子常常在睡眠中叫不醒,睡前爱喝水,初步确定是一种“原发性尿床”。
义诊现场,数十名家长带着孩子排队等待咨询。“这并不意外,我们医学上成为儿童夜遗尿症,很多家长此前并不认为尿床是种疾病。”山东省儿童夜遗尿症协作组组长、医院儿肾科主任孙书珍表示。
据统计,大约有16%的5岁儿童、10%的7岁儿童和5%的11-12岁儿童患有夜遗尿。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中枢神经系统(若干神经递质和受体)、生理节律(睡眠和排尿)、膀胱功能紊乱以及遗传等多种因素。
“5岁以前,孩子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导致尿床,但5岁以后夜间频繁尿床,就成为一个问题。”孙书珍说,家长们并不常随意讨论孩子的尿床话题,其实很多孩子受此困扰。对儿童夜遗尿症,国内曾缺乏统一、规范的诊疗标准,导致一部分儿童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年,《中国儿童单症状性夜遗尿疾病管理专家共识》指出,儿童夜遗尿虽不会对患儿造成急性伤害,但长期夜间遗尿常常给患儿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疾病负担和心理压力,对其生活质量及身心成长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5岁以后孩子总尿床或是一种病
如何区别生活习惯导致的尿床和疾病导致的尿床?孙书珍解释,儿童尿床分为原发性尿床和继发性尿床。
诊断要点包括:患儿年龄≥5岁(5岁作为判断儿童夜遗尿的年龄标准虽带有一定主观性,但其却反应了儿童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程度);患儿睡眠中不自主排尿,每周≥2次,并持续3个月以上(疲劳或临睡前饮水过多而偶发遗尿的儿童不作病态);对于大年龄儿童诊断标准可适当放宽夜遗尿的次数。
临床上,需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以排除非单症状性夜遗尿以及其他潜在疾病引起的夜遗尿,如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并指导临床治疗。继发性尿床是由于神经、内分泌、肾脏等器质性问题造成。而排除继发性之后的原发性尿床具体病因未明,和遗传因素、睡眠觉醒障碍都有关。
“刚才义诊中,就有很多家长反应孩子睡眠中叫也叫不醒,很多孩子学习受到影响。”孙书珍说,遗传因素影响也很大,临床显示有家族史,如果父母小时候都尿床,孩子发病率是正常的11倍,父母其中一人小时尿床,孩子发病率则升高5至7倍。
家长别忙着指责2%的成人也会尿床
“孩子一旦尿床,很多家长会指责孩子,这是错误的,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孙书珍说,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尿床原因,并寻求医学上的帮助。
尽管人们认为,随着年龄成长,孩子就会不再尿床,其实一些尿床症状可能持续到成年。据统计,儿童夜遗尿虽然每年有15%的患儿可以自然痊愈,但约0.5%-2%的患儿遗尿症状可持续至成年期。鉴于此种情况,专家提醒家长,儿童夜遗尿一经确诊需尽早进行治疗,勿采取“观望”态度。
“治疗上,国内的儿科专家也达成共识。”孙书珍说,首先是基础治疗,有儿童夜遗尿的孩子,家长要保证孩子睡前2小时不要喝奶、喝水。 临床上一些孩子检查会发现缺少“血管加压素”,这种物质会告诉肾脏少产生尿液。因此,需要去氨加压素治疗。同时,有些孩子需要使用一种遗尿报警器参与治疗。
“我们发现,有些尿床孩子心理压力大,自尊心受损,不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孙书珍说,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医生一同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转自:济南时报 记者李永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