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
视力“萎缩”
视细胞“睡觉”
什么是弱视
视力低下,但眼球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却不可用任何手段来矫治,或一般矫治不到正常值称为弱视。弱视是一个很复杂的眼科疾病,现今中华眼科学会对弱视诊断标准做出了重大修正:从儿童矫正视力低于0.9,调整为3岁以下儿童低于0.5;4~5岁低于0.6;6~7岁低于0.7;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就算弱视。弱视与斜视有密切关系,单眼偏斜可致该眼弱视,而弱视又可形成斜视。
儿童的视觉发育过程
新生儿
01
1个月0.05-0.1
2个月
02
有辐辏反应
3个月
03
平稳“跟随”,固视
4个月
04
开始建立立体视
1岁
05
0.1-0.3
2-3岁
06
0.5
4-5岁
07
0.6
5-6岁
08
0.8
3岁
09
立体视建立完成
视觉发育的三期
01
关键期
出生至3岁左右,为敏感期的初期阶段,视力发育迅速,视觉系统对单眼形觉剥夺最为敏感,易发生弱视。
02
敏感期
出生后至12岁左右,视觉系统对形觉剥夺可以产生敏感反应,导致弱视甚至可使视功能发生不可逆损害,这一时期是弱视发病的危险期,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期。
03
可塑期(黄斑发育)
出生后4个月才发育完成,直至4岁才成熟。视觉系统能够根据视觉环境刺激调整和改变与生具有的神经联系和突触结构,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可塑性是易变的。弱视治疗在敏感期内进行较好。形觉剥夺的敏感期是生后至6岁,斜视性弱视至9岁,屈光不正和参差至12岁。2-3岁可塑性最强,4-6岁后明显减弱。
弱视的分类
斜视性弱视
发生在单眼性斜视患者。由于眼位偏斜后引起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接受的不同物像(混淆视)受到抑制,导致斜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屈光参差性弱视
由于双眼屈光参差较大,黄斑形成的物像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屈光度较大的一眼存在形觉剥夺,导致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发生于未戴过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见于高度远视眼或散光患者。
形觉剥夺性弱视
多发生在有屈光间质混浊的儿童(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或遮盖等情况。
先天性弱视
新生儿常有视网膜或视路出血,影响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有些继发于眼球震颤。
弱视的分级
01
轻度弱视
视力为0.8-0.6
02
中度弱视
视力为0.5-0.2
03
重度弱视
视力≤0.1
弱视的危害
01
弱视的危害一
弱视会引发和加重近视,影响眼的正常发育。
02
弱视的危害二
弱视会造成双眼视功能低下和缺乏立体视觉。
03
弱视的危害三
弱视危害远大于近视。单纯性近视,看远模糊,看近清楚。而弱视儿童,看远模糊,看近也不清楚,同时因立体视觉模糊,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方位和远近。
04
弱视的危害四
弱视会导致眼睛视功能的多方受损,如调节力、扫视力、追踪能力、空间辨别能力、对比敏感度及手眼协调能力等多项重要视觉功能受损。
弱视的相关问答
?弱视治疗的最佳时机?
弱视是一种发育性眼病,其治疗效果和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效果越好,获得功能痊愈可能性越大。最佳治疗年龄是3-6岁,12岁以后恢复的机率很小。
早期发现弱视:早期发现弱视和斜视是弱视治疗的关键。
?弱视和近视的区别是什么?
近视:视远不清晰,可矫正,戴眼镜可看清;
弱视:视力低下,不能矫正,戴眼镜也看不清。不可能有双眼单视功能,无立体视,不能胜任驾驶、测绘及精细性工作。
?治愈弱视的孩子会复发吗?
如果坚持进行合理的治疗,弱视儿童一般能够恢复到正常视力,但是防止矫正过枉造成近视。单眼斜视、屈光参差等造成弱视的因素仍然存在时,弱视就可能复发。主要复发因素为家庭因素、患儿因素、环境因素等。
如何预防弱视
01
预防弱视注意事项一
在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宝宝接触尖利的物品,以免误伤眼睛。避免强烈的光线刺激宝宝的眼睛。喂奶姿势不要只在一个方向喂,每天看电视时间不应超过30分钟,还要跟电视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
02
预防弱视注意事项二
儿童时期注意用眼卫生,小孩看书,画画要保持正确姿势,且灯光要充足,不要太暗或太强。通常在小孩4医院检查一下视力,一旦发现情况,应及时治疗。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
03
预防弱视注意事项三
少年儿童正值生长育时期,给孩子多吃些对防治有好处的食物。含钙,锌,维生素A,含核黄素的食物,最好不要吃零食、不要偏食。
04
预防弱视注意事项四
注意预防传染眼病及全身性疾病。许多传染性眼病是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的,不管是得了什么眼病,医院去治疗。
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