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些年龄段,孩子是远视眼反而是件好事哦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www.xjkqzjw.com/
远视是不是能看的非常远吗?知道真相,父母后悔不已!

带孩子检查视力,视力不达标,一般都是近视。

但也有一些孩子经过检查后,被诊断出远视。

近视大家都不陌生,远视却比较少了解。

很多家长想当然的认为,近视是看得近,

那么远视就是看得远,不是件好事吗?

远视就是看得远吗?其实,并不是……

我们的眼睛接受外界的影像,

是通过眼底一个叫做视网膜的组织。

近视的人之所以看不清,是因为光线进入眼睛后,

焦点落在了视网膜之前。同理,远视就是焦点落在了视网膜之后!

人为什么会远视呢?

远视眼绝大多数都是因为眼球小,

眼睛前后径短,就是医学上说的眼轴短。

这个眼球小和我们通常说的小眼睛还不一样,

我们平常说小眼睛大眼睛其实指的是上下眼皮之间的裂隙

(医学上称为睑裂)大小,部分小眼球的人睑裂小,但两者没有对应关系。就像人个头有高矮之分,眼轴也有长短之分,特别短的眼球,

医学上称为小眼球。小眼球表现为远视甚至高度远视。

人从小长大,个子逐渐长高,眼睛也有个长大的过程,

生命早期,个个都是远视眼。

眼球刚出生时使劲长,8岁左右完成正视化过程。

所以小孩视力发育也有一个过程。

那么,是不是人人都在8岁左右变成正视眼呢?

不是的,还是有不少人眼球偏小,处于远视状态,

需要配戴凸透镜才能看清楚,有些人还可能因为远视诱发斜视弱视。

部分人,虽然有远视,但是他们可以动用睫状肌进行调焦,

获得看远看近的清晰视力。这样的状况,属于隐性远视。

正视眼看远时候眼睛处于放松状态,不累,

只是看近的时候睫状肌需要调焦,而远视眼,

看远的时候睫状肌就需要调焦,看近的时候睫状肌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打个简单的比方,正视眼看东西,睫状肌跑跑停停,常常有休息,

而远视眼看东西,睫状肌一直跑个不停,所以很容易出现视疲劳。

远视眼患者,不但出现视疲劳,还可能出现眼睛痛、眉弓部发胀、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调节性疲劳症状。

远视眼的分类有哪些?1、按照临床病理分类:

生理性远视:是眼球发育的一个伴随症状,与年龄和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在生长发育中有一定的生理远视,是眼发育的正常过程。

病理性远视:度数高于+6.00D(即度)以上,可能由于遗传和外界环境影响,造成眼球发育落后或停止。

2、远视按度数可分为:

低度远视:+3.00D(即<度),在年龄时由于能在视远时使用调节进行代偿,大部分人40岁以前不影响视力;

中度远视:+3.00D~+6.00D(即~度),视力受影响,并伴有不适感或视疲劳症状,过度使用调节还会出现内斜;

高度远视:+6.00D(即>度),视力受影响,视物非常模糊,但视觉疲劳或不适感反而不明显,因为远视度数太高,患者无法使用调节来代偿。

多发群体:幼儿

远视随年龄的正常变化,以下均为正常视力(年龄增加,眼轴拉长,视力提高,远视度数下降直至正常)

2岁~3岁儿童,视力在0.5或以上,屈光度为远视度~度之间3岁~4岁儿童,视力在0.7或以上,屈光度为远视度~度之间4岁~5岁儿童,视力在0.8或以上,屈光度为远视75度~度之间5岁以上儿童,视力在1.0或以上,屈光度为远视75度~度之间6岁以上儿童,视力在1.0或以上,屈光度为远视50度~度之间

孩子有远视怎么办?

图片来源于百度

学龄前儿童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眼轴并未达到成人水平,眼睛的前后轴较短,都存在一定的生理性远视,随着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眼球成熟,远视会逐渐消失,转为正视眼。

所以,有时孩子有点远视是好事,而过早消耗完“远视储备”的孩子,长大了反而更容易近视。但是,不同年龄段,生理性远视也存在个体差异。年龄越大,远视度数越高就越容易造成视力低下,影响双眼视功能,造成弱视。学龄前儿童如果度数高的远视应该排除器质性眼病后进行散瞳验光,根据结果建议是否配镜;低度数的远视一般无需配镜,但伴有内斜视则需要配镜。随着年龄增长,眼睛发育,远视度数会逐渐下降。

经常听到孩子的爸爸妈妈问,我的孩子才4岁,怎么就度远视了?要不要矫正视力?以后会发展成怎么样?各式各样的担心。

其实孩子的视力变化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区别,孩子的视力是逐渐发育的,并不是一出生就1.0。视力的发育是从远视眼逐渐变为正视眼的,我们每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正常情况下都是远视眼,这是出生自带的天赋,视力储备值又称为“远视储备值”,它类似“近视抗体”,如果这个值用得过快或者减弱得太快,都会影响到我们的视觉发育,近视可能会提前出现。所以有些孩子不会停在正视眼,而是继续发展,变为近视眼,甚至高度近视眼。

为了防止许多家长走进误区,我们今天就来科普一下儿童的视力发展。

孩子不同年龄段视力的变化◆

出生一周

可以看见8-15cm的物体,视力只有0.01-0.02,表现出“斜视”的外观和轻微的眼球震颤也是正常的。

一个月

可以看见15-30cm左右的物体,视力拓展到0.02-0.05。到三个月之前,他们会被各种鲜艳的视物吸引。

三个月

可以固定视物,能看见75cm的物体,视力约为0.1。

一岁

视力可达0.2-0.3,1岁之前的视力为进展迅速的“可塑期”,若视线被遮住,比如先天性白内障、上眼睑下垂等,不及时治疗,则视力将无法继续发育,甚至退化,导致不可逆的弱视。

三到四岁◆

三岁视力为0.6左右,四岁为0.8左右,学龄前孩子们现在仍然是远视眼。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就要带孩子去眼科做散瞳验光,排除屈光不正和弱视。所以医生建议3医院检查一次,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

◆五到七岁◆

这个时期的视力为0.8-1.0。这个阶段的儿童正常视力应该达到1.0左右了,若无法达到正常视力,就要及时查出原因。看看是不是有近视、较高度的远视、斜视等等。若发现配戴矫正眼镜后,视力仍低于0.8,则可能已经患有弱视。但是此年龄阶段通过各种治疗措施,弱视尚有“补救”的机会。很多眼科专家认为,斜视和弱视治疗的关键在一个“早”字,3-6岁治疗效果最好,7-12岁较差,13-16岁则更差,成人则无法治愈了。

◆八到九岁

视力发育基本完成。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视力发育已基本完成,不会再有大的波动。若此时才发现有弱视或没有双眼单视、缺乏立体感的视觉,则矫正的机会就不大了,视力与视觉质量的治疗预后都不会太乐观。8岁之后,孩子的身体开始发育,眼轴也会随之变长。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就会加深。我们之前说了,孩子都是远视眼,眼轴较短。那么这就刚好可以抵消身体发育带来的近视影响。但是,假如孩子在八岁之前,就把远视储备消耗殆尽,那么随着眼轴的增长,近视度数就不可避免地增长。

儿童视力障碍信号

孩子可能不能很清晰地表达自己视物的感受,爸爸妈妈们就需要平常细心的观察,及早发现问题,避免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期。

宝宝对光照无明显反应,面部经常不喜欢面向亮的地方。

视力低下的婴儿常常会用手挤压眼睛,孩童时期看东西时不停眨眼和揉眼。不困的时候也经常揉眼。

走路虽目视前方,但经常躲不开眼前的障碍。

眼神与正常人有异,如眼神呆滞或眼球不稳定(如震颤或无目的转动)。

常常只用一只眼睛看东西,看书或者电视视歪头眯眼,或越看越无意识的靠近要注视物体。

孩子看书经常跳字,或一定要用手去导读,可能是两眼协调性不好,或追踪视与跳视能力不佳。

瞳孔等眼睛内部结构发现病变或异常,如瞳孔区有白翳,应该及时就医。

简易的视力障碍检查法

1

观察瞳孔

用手电筒的光照射,稍稍刺激孩子的眼睛,这时候孩子会做出条件反射,立即闭眼。如果用手轻轻掀开孩子眼皮照射,瞳孔见光会缩小。

2

注视和瞬目反应

宝宝在看到东西时的一瞬间表现出眨眼动作,则属正常视觉反应,即为瞬目反应。随后宝宝的眼睛对眼前的东西会盯视一段时间,即为固视反应。

3

观察眼球运动

观察孩子的眼球在转动时是否正常,有无震颤,如果眼球在转动时出现颤动,如果出现则尽快就医,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正常。

4

观察注视能力

在距离孩子眼睛十五厘米处,用一个红色绒球来做测试,正常宝宝的眼睛能随着球的晃动而移动。

温馨提示

如果您的父母有高度近视史(度以上者),一定一定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ntingjiudian.net/jbgs/5153.html